專家視野:人工智能助金融產業轉型

如果大家有留意去年七月國務院發表有關《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下稱《規劃》)的新聞,會發現中國政府打算用「三部曲」的方式達到預期的戰略目標:第一步:由現在到二○年,中國的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會超過1,500億元(人民幣‧下同),從而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

第二步:到二五年,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實現預期會有重大突破,而相關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5萬億元。

第三步:到三○年,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屆時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已經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中國重點發展戰略

去年底,工信部正式印發《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二○一八至二○年)》;這是繼《規劃》後,中國又一次砸下一專門針對於人工智能行業發展的方向性文件,也是為了更好地落實後者「三部曲」規劃中的真正第一步,把握未來三年發展節奏而制訂的詳細計劃。

值得大家關注的一點是,對於「智能金融」概念的提出。簡單來說,智能金融就是人工智能與金融全面融合而產生的新金融服務模式;這個集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創新科技於一身的概念,旨在提升金融機構服務效率,並實現金融服務智能化、個性化和定製化,令傳統金融機構轉型路徑變得更多元及清晰。

另外,《規劃》提出相關金融機構要建立大數據系統,提升金融多媒體數據處理與理解能力,創新智能金融產品和服務,發展金融新業態。

那香港又發展到哪個水平呢?其實一些銀行和國際金融機構也計劃或已經引入人工智能技術在不同的範疇,例如中銀香港(02388)帶頭響應,在分行用機械人提供諮詢服務,以手指靜脈為客戶認證,以及運用區塊鏈科技於業務上等。隨着銀行運用更多人工智能,未來銀行服務方便程度將大大提升。

香港電腦學會金融科技專題組執行委員會成員 劉奕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