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四日,海信電器(600060.SH)與東芝聯合宣布,海信將收購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95%股權,交易總額暫為129億日圓。交易完成後,海信電器享有東芝電視產品、品牌和營運等一籃子業務,並擁有東芝電視40年品牌授權。這是雙贏,中國家電企業進一步全球化,東芝再一次續命。擁有140年歷史的東芝是活着的傳奇,真正的第一批「日本製造」。
一八九四年製造日本第一台水輪式發電機,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後,東芝全面轉向民用,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東芝從家電、重型電機企業,轉型成通訊、電子綜合企業,並在九十年代通過數碼技術和移動通訊,成功切入互聯網行業。
曾經的巨頭,因為虧損和財務造假,淪落到賣產。造成巨額虧損的導火線,則是十年前的一次豪賭。○五年,東芝新任社長西田厚聰大膽推動重組併購,東芝PC業務起死回生,集團總營收三年間增幅超過30%。
○八年一場金融危機,打碎了東芝的計劃。○九年,西田厚聰將社長之位讓予核電事業部負責人佐佐木則夫。技術員出身的佐佐木,入職以來就專注於核電,於是不斷強化核電事業部。
人算不如天算,一一年日本大地震,引發福島第一核電廠放射性物質洩漏。福島核電廠就是東芝建造,東芝核電廠業務迅速萎縮。之前簽訂的美國8個新建核電站4個終止,在中國的4個項目大幅延期,進行中的訂單無一錄得盈利,最終深陷虧損黑洞。
天災加上戰略失誤及內鬥,為保住面子,東芝選擇財務造假。在一五年一場新聞發布會上,東芝三代掌門人作90度鞠躬,他們就是造假的始作俑者。財務造假時間跨度長達8年,涉及至少四大業務部,虛報利潤或高達1,562億日圓。
為避免退市,只有賣產一條路。一五年東芝將旗下的圖像傳感器CMOS業務以1.55億美元賣給索尼。
一六年,東芝又將自己的核心賺錢業務──醫療器械業務以近60億美元賣給佳能。同年,東芝將白家電業務以近5億美元轉手給美的。一七年九月,東芝將儲存晶片業務出售給貝恩資本財團,作價2萬億日圓。東芝手裏還有甚麼能擺上枱面賣的?估計只剩下PC業務了。
東芝只是日本製造從神壇掉落的一個縮影。在東芝引以為傲的電子領域,日本企業曾仰賴高度細分的產業體系對外擴張,成為全球製造業霸主。如今三洋數次易主;富士退出電子領域;索尼出售紐約美國總部大樓,依靠遊戲和衍生服務掙扎求生;夏普被鴻海收入囊中之後,立刻轉向裁員。
日本製造會就這樣消失了麼?不會。日本企業紛紛向核心技術研發轉移,試圖佔據整個產業鏈的上游。比如半導體晶片的19種材料當中,日本企業14種材料都佔有全球接近一半的市場。
這是中國企業全球化的最好時代,也是日本製造的最壞時代,都在轉型,誰能笑到最後?
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內地經濟評論家及財經專欄作家。
作者:葉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