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新能源車望超外企

上月中國政府宣布一九年啟動「雙積分制」,誘使內地車廠生產新能源車,被市場解讀為中國要領導新能源車技術、整治大氣污染和擺脫倚賴進口石油的困局。正當中外車廠於內地新能源車項目展開激戰之際,大行對行業持審慎態度,直言充電設備及電池等難關尚待攻破。

中國新能源車去年銷量佔全球44%,遠超一三年僅7%,其中逾四分之三為純電動車,比例拋離歐美和日本。華晨中國(01114)執行副總裁吳麗儀坦言,「(車廠)喺中國如果唔係傾緊新能源車點樣發展,佢會好有問題,因為呢樣嘢(政策)嚟得好快,亦都要求好高」。

長安擬停售傳統燃油車

中外車廠於內地新能源車項目展開激戰,長安汽車(000625.SZ)上周更啟動「香格里拉」計劃,豪言八年後停售傳統燃油車,為此投資逾1,000億元人民幣,為內地首家把停售傳統能源車提上議程的傳統車企。

瑞典富豪汽車Polestar上周亦揚言,一九年起將於成都廠房量產高端純電動車Polestar 2,挑戰Tesla大眾版Model 3,期望中國能貢獻Polestar兩成銷量。Tesla上周亦出招讓現有中國車主使用非Tesla充電樁,下月起亦會按中國標準改造內地逾2,000支Tesla充電樁,相信是為刺激Model 3銷情鋪路。市傳Tesla已跟上海政府達成協議於自貿區開設獨資廠房,減低成本,惟未必獲豁免中國的25%進口關稅。

摩根士丹利相信,中國新能源車可望超越外國同業,惟暫時對行業前景審慎,料中國新能源車二○年銷量為150萬輛,僅達當局目標75%。

電池貴 充電慢礙發展

大摩指,中國車主難在家安裝隨車附送的充電設備,且過於倚賴公營充電站,適合乘用車的卻供應不足。電池成本礙於陰極製造材料尚待突破而高企,技術所限(如過重拖低續航里程)令充電次數頻繁且非常費時,就連暢銷的北汽新能源EC系列每次充電平均也要七小時,亦加劇充電設備不足的問題。

該行估算,充電等不便令中國新能源車總體擁有成本(TOC)九年後才能降至與燃油車看齊,惟中國政府卻擬四年後停止新能源車補貼(市場曾推算相當於去年每部減價10萬元人民幣)。廣汽集團(02238)副董事長馮興亞曾指,撇除政策和補貼,新能源車難與傳統能源車競爭。

交銀國際分析師陳慶稱,內地新能源車市場無疑愈趨激烈,惟不太擔心市場憂慮的樽頸短期會令產能過剩,政府能透過發牌引導需求。現時在新能源車首要市場一線城市的燃油車牌照,要不花幾萬元、恐佔車價幾成的高價購買,恐要花長時間競投,不像新能源車一買就免費獲牌,言即制度「焗買」形成剛性需求。

憂補貼造成產能過剩

陳慶續指,司機一般不會駕新能源車穿州過省,亦有應用程式幫他們找充電站,認為比亞迪(01211)、吉利汽車(00175)和北京汽車(01958)的產品較優勝,其採用國產電池獲得補貼帶來價格優勢,定價低Tesla一截。現時國產電池已無顯著事故,續航里程、充電時間和電池替換等挑戰解決可期。

內媒昨報道,中國政府正着手排查新能源汽車產能是否過剩,並引述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稱,政府補貼既推動新能源車發展,也帶來低水平盲目建設、產能過剩等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