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up新鮮人:企業被抄橋點算好?

最近在初創界又有一單引起廣泛討論的事件,就是一家開發交通資訊應用程式的初創企業與一家大型公用機構之間就抄襲產品的爭議。還是那一句,誰是誰非留待閣下判斷,但想說的是,我相信每一家企業或創業者構思新產品時,必定預期被抄襲,重點是如何應對。

在一個現有產品上加一些、減一些,務求令使用者更滿意,正正是推動世界進步的過程。在初創界有一句話,就是最後生存下來的企業未必是第一家提出創新意念的公司,但必須是把意念執行得最好的公司。不能否認的是,要在商業世界生存下來,唯有做得比別人更好。

事前諗定Road Map應對

產品是否容易被抄襲?這是我和拍檔常常反思的問題,當然可利用專利或版權等法律方法保護,但其實問題背後是要認清公司的優勢何在,例如有獨家技術、獨家數據、獨家來貨等。我們理解產品總有被抄襲的可能,所以在產品推出前,便要想好Road Map,務求讓公司處處領先潛在抄襲者。

就拿這次爭議的主角作例子,他應早已了解那家公用機構推出同類產品根本是易如反掌,只是時間問題。相信他們除了運用公關手段外,應該早有計劃這一天來臨時如何應對。

大健

大學畢業後當上財經記者,之後轉戰投資銀行。曾說永不創業,畢竟並非做老闆的材料,現在竟創立科技顧問公司。

作者:大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