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強化人力資源抗AI

在上月底,中國棋王柯潔與人工智能進行圍棋對決,結果人工智能全勝,連同之前往績,人工智能在圍棋比賽已創下連勝六十多場的成績。

人工智能和棋王對賽獲勝的結果,並沒有讓人有太大驚訝,畢竟去年人工智能也曾贏過另一位南韓棋王,人工智能可考慮無限參數,對比人類思考來說無疑優勝。惟對賽結果的啟示並不單單是人腦對比電腦這麼簡單,而是人工智能的發展會對目前商業運作產生革命性改變,任何改變從來都是挑戰,但同時也帶來新機遇,正如工業革命引來機械化生產,結果是人類社會勞動力由初級生產為主轉變為第二級生產,再由次級生產轉變為第三級生產。

技術應用 大勢所趨

人工智能顯示其無限潛能,從工業革命歷史中可見,一些人力密集的經濟活動將被人工智能取代,因對企業來說,人力成本是最大支出,人工智能好處是全年不眠不休,又沒有人事管理問題,加上其無窮的自我學習能力,企業應用人工智能是不可避免的大趨勢。

現已有大型銀行使用人工智能代替投資經理,也有商業機構使用人工智能來管理人力資源工作,展望未來,當人工智能日趨成熟,在企業上應用必定更多。

有研究指,在廿年後,日本有差不多一半的職業會被人工智能取代,高危職業包括一般事務員、司機、收銀員、客服、記者,甚至一些專業如麻醉師、律師、醫生也會受衝擊。

傳統工種恐被取代

或許換個角度來看人工智能的挑戰,現在手機用戶已可透過語音指示來作出多個指令,無人駕駛汽車已在路上行駛,機械人在餐廳送餐已有例子,連炒菜機器也已在餐館應用(筆者嘗過,味道和普通茶餐廳差不多)。這些簡單日常應用例子和人工智能其實是兩碼子的事,人工智能不是簡單機械化,也不是簡單使用手機應用程式,但這些例子說明人工智能是可大大小小應用在人類工作,傳統的簡單文職或勞力工作必定被人工智能取代,這是一個社會的挑戰。

從另一個角度看,人工智能將令生產成本更大幅下降,對消費者而言,是一個好壞參半的消息,因消費品成本下降,代表消費者得到好處,但消費者若連工作都沒有,再便宜的消費品也變得無意義。

保持領先 走向創新

人工智能背後代表的是人力資源的改變,人要從事人工智能不容易進入的領域,又或是人工智能沒有優勢的行業,才可保住工作機會,但人工智能有自我學習能力,要永遠站在人工智能前面,人力資源須保持靈活度,要不停學習和適應,這也是知識型經濟的必然出路,在人工智能挑戰下,人力資源更需向創意方面發展。

蘇偉文

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院長,主要研究興趣為國際金融、金融市場及公司管治,在國際著名財務會議及期刊已發表多篇論文,並著有多本作品。

作者:蘇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