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汽車商 整合求出路

電動車及自動駕駛技術面世,湧現新競爭者,傳統汽車廠正面臨類似iPhone顛覆手機市場的威脅,汽車生產商除加緊開發相關技術抗衡外,最近亦引發業界應否進行新一輪整合,以達致更大規模效益的爭論。

電動車生產商特斯拉(Tesla)近年迅速崛起,正全力搶攻大眾市場,開發平版的Model 3,並計劃把產量由去年約8萬輛,激增至明年50萬輛。成功改變手機市場生態的蘋果公司亦一度傳出秘密進行名為「Titan」的汽車開發計劃,還有不少科技巨企「踩過界」,研發自動駕駛技術。

年銷1500萬輛效益最佳

最早主張汽車業需整合加強競爭力,是快意佳士拿行政總裁馬爾基翁內,他於二○一五年提出與通用汽車(GM)合併,惟遭對方多次拒絕。他一直強調建立規模效益很重要,否則邊際利潤將會欠佳和低回報,並指汽車生產商若要達到最佳的資本運用,每年銷量需達1,500萬輛。

惟搶先成功整合卻是雷諾──日產,去年斥資23億美元奪三菱汽車控制權,令系內汽車付運量增17%至996萬輛,僅略低於GM及豐田的1,001萬及1,018萬輛,與龍頭福士的1,031萬輛也差不遠。雷諾舵手高恩稱,車廠需建立規模以投資新技術。

PSA購Opel冀慳156億

緊隨其後是法國標致汽車母公司PSA,今年三月動用22億歐元收購GM旗下德國歐寶(Opel)品牌及廠房,進身歐洲第二大車廠,目標到二○一九年可節省19億歐元(約156億港元)開支。

雖快意佳士拿正與Google母公司Alphabet合作開發自動駕駛車,但仍冀與其他傳統車廠結盟,馬爾基翁內最近就轉向福士「提親」。福士行政總裁穆勒回應指對雙方磋商持開放態度,惟暗示不會進行全面合併。

福士品牌主管Herbert Diess亦指新形式的整合將現,方式由車廠結盟,轉到入股電池企業或初企,包括GM斥資5億美元入股召車App開發商Lyft及寶馬、奧迪及戴姆勒聯手收購地圖公司Here。他又料有新競爭者在二○三○年前出現,且取得一定市佔率,而情況已在智能手機市場發生。

業界:合併空間細風險高

平治生產商戴姆勒舵手塞斯徹則潑冷水,認為再整合空間有限,指除了快意佳士拿外,歐洲甚至全球再沒有單一汽車品牌,可作為整合對象。事實上,全球去年賣出約8,760萬輛汽車中,46.1%已來自四大汽車集團。

據安永顧問,去年汽車生產商、科企及流動共享平台之間的併購交易近190億美元,遠超前五年平均少於60億美元。惟福特執行主席比爾‧福特一月於底特律車展中警告,行業整合的風險很大,部分業界可能因押注錯誤的技術身上而沒頂。他又稱未來數年可能是自百年前福特Model T出現,改變美國中產家庭出行方式以來最大變革,當中將有輸家。

大廠難敵「千萬魔咒」?

全球三大汽車生產商──豐田、通用(GM)及福士過去十年輪流爭坐全球最大車廠寶座,但它們每當年銷量升至1,000萬輛前後,不約而同地爆出醜聞甚至陷入危機,被業界稱為「千萬魔咒」(curse of ten million),究竟真的是魔咒抑或巧合,信不信由你。

豐田GM福士輪流爆鑊

○七年,豐田雄心勃勃宣布○九年銷售1,040萬輛目標,翌年即取代GM成為全球最大車廠,但○九年卻被揭發部分在美國出售的汽車會突然加速,並造成死亡的事件,遭到刑事調查和訴訟,企業多年建立的安全、可靠形象一朝喪。社長豐田章男更為此親自遠赴美國含淚道歉,又在國會聽證會上將安全缺陷歸咎於豐田擴展太快。

而曾遭金融海嘯沒頂的GM,經歷○九年申請破產保護,獲華府打救後重生,一三年產量逼近1,000萬輛之際,突爆出涉嫌隱瞞熄火、動力轉向系統的缺陷、造成124人死亡的醜聞,最終需支付9億美元和解費用。

至於福士一四年汽車銷量突破1,000萬大關,但一五年即被揭發旗下柴油汽車在排放測試中造假,涉及全球多達1,100萬輛汽車,舵手溫特科恩被迫下台兼被當局進行欺詐調查,而汽車回收、訴訟開支及罰款開支亦高達250億美元,令公司元氣大傷。

美徵稅料無阻墨國車業

美國總統特朗普去年當選後即急不及待顯示其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立場,矛頭直指鄰國墨西哥汽車業,迫使不少外資車廠及美國汽車生產商調整甚至放棄在墨國的投資計劃,包括福特一月突宣布,取消斥資16億美元於當地興建廠房,惟迄今實質影響有限。

產量佔北美洲逾20%

據WardsAuto.com數字顯示,墨西哥今年首兩個月汽車產量按年增長10%,相反,加拿大及美國期內產量分別減少9%及2.9%,令墨國在北美洲產量佔有率突破20%。此外,墨西哥二月份意外錄得貿易盈餘,原因之一是汽車出口增加4.9%,而美國是墨國汽車最大出口市場。美國貿易數字亦顯示,雖然加拿大等汽車一月份入口量減少,但墨國製汽車則增加10%。

特朗普提出向進口汽車徵收邊境稅,Center for Automotive Research預期將推高消費者購車成本,而很多汽車業高層表示業界可以就關稅或邊境稅作出調節,但不會改變對墨西哥生產的依賴。事實上,最近墨國汽車產量增加,其中一個原因是部分車廠將小型汽車轉移至當地生產線,主要是出口和勞工成本較低,有助提升邊際利潤。

WardsAuto.com分析員Haig Stoddard相信墨西哥汽車業未來十年繼續得益於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AFTA),因為很多新廠房和擴產計劃遠早過特朗普參選時落實,其中德國戴姆勒與日產的合資廠房今年投產,寶馬汽車的新廠房將於一九年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