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債市風聲鶴唳 港股樓危機深化

轉眼間,二○一六年只剩下不足個半月,送秋迎冬,近日終覺寒意之際,下周竟可能刮起風球,或是六十六年以來,首次在十一月底打風。中國人向來甚講「意頭」,天文出現異象,會否預示着一波金融風暴又靠近?

事實上,自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當選後,其經濟政策被解讀為會刺激通脹及提振加息,資金湧向美元及美股,令環球債市及非美元貨幣急跌,情況猶如三年前,聯儲局宣布停止量化寬鬆後,全球市場出現「縮減恐慌」,形成大跌市;更有分析員擔心,新興市場貨幣如今跌至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的亞洲金融風暴低位,是否預示着危機重演。

自十一月八日以來,反映美元兌一籃子貨幣的美匯指數一升再升,創下○三年四月以來新高,多隻港人熟悉的貨幣暴瀉:人民幣創八年半新低、日圓半個月狂貶近一成、歐元締造連跌十日的紀錄。歐元對上一次連跌多日是○八年九月,當年四日後「雷曼」倒閉。

非主流貨幣更糟糕,馬來西亞元及菲律賓披索跌至九八年以來最慘、印度盧比創新低、墨西哥披索較史上低位僅差百分之三、土耳其央行加息亦阻不到里拉破底。

債市方面,美國十年期債息升至二點三七厘,創近年半新高;三十年債息飆至三厘,創逾一年新高。有金融大鱷警告,過去二十年,每次全球凡有特大危機爆發前,共通點就是債息急飆!回顧八七年股災、九四年墨西哥危機、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千禧年科網爆破、○七年次按危機、一一年歐債危機、一四年油價見頂,均一一應驗。

面對美元獨強,歐央行罕有警告,隨着發達國政治風險不斷升溫,加上美國通脹上揚令貨幣政策出現變化,已危害歐元區穩定及經濟增長。這不確定因素可蔓延至「全球」資產市場,引發調整的可能性正強化。自特朗普當選後,全球債市一周已蒸發一萬億歐元,銀行業備受考驗。

若然外圍不穩,香港股樓能否獨善其身?由於香港是自由經濟體,港股素有「提款機」之稱,凡有危機,跌幅往往較外圍更狠;「樓市爆煲論」之父近日亦指出,現在樓市不時出現超高價或超低價成交,「兩極化」往往是下跌先兆。

事實上,英國明年就會正式談判脫歐、特朗普一月就職;接下來十二月四日又有意大利憲法公投,加上明年包括德法在內的歐洲多國舉行大選,在民粹主義抬頭下,投資者必須更清醒及謹慎,以免受市場情緒牽着走,作出錯誤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