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金降費有空間 推廣理財勿空談

香港強積金面世轉眼近十六年,牽涉全港超過二百萬打工仔荷包,被強制扣薪參與退休保障計劃。可是,強積金投資管理收費貴、回報表現曳卻一直為市民詬病!

面對俗稱「懶人基金」的強積金預計投資策略快將登場,近日接二連三有強積金受託機構削減管理費,反映攤分打工仔供款成果的受託公司,不愁沒有降費空間,只可惜要達到強積金推廣理財,積穀防饑效果,純綷降費相信亦難吸引市民主動參與。

強積金至今年中累積規模已超過六千億元,絕對不是一筆小數目,而且年復年會不斷滾大,對於受託公司來說,無疑是一盤穩賺不賠、長期生金蛋的生意。不過,這筆包含着全港打工仔,人均近廿二萬的血汗供款,面對長年慘淡回報,現時臨近退休的已難望可以藉此安享晚年!

去年股市不濟,強積金年度損手達百分之八點二,創海嘯後最大見紅紀錄!今年上半年,就算金融市場不及去年動盪,六大類強積金組合之中,僅得債券基金回報跑贏大約百分之二點五的通脹,可見強積金受託公司即使未能為供款增值,卻連保持購買力亦有負所託,被市民稱為「強輸金」,絕不是無的放矢。

事實上,強積金推出至今,對改善市民退休生活,只可算聊勝於無,尤其香港今日「尺金寸土」,生活成本貴得瘋狂,強積金表現差勁,升市跟不足,跌市卻輸凸。最慘是退休遇上金融震盪,隨時換來臨老唔過得世的悲慘收場。最大得益者無疑是一批強積金受託機構,已累積收取數以百億元計的管理費。諷刺地,管理資金規模愈滾愈大,卻未發揮規模效益,回報每況愈下,逼於監管機構及市場壓力,受託公司只能以減費作招徠。

普羅大眾一生為口奔馳,透過強積金推廣投資,為未來打算,趁年輕力壯積錢防老,政策理念值得鼓勵。與聚沙成塔的純儲蓄不同,投資強積金無非是希望追求比紅薄仔存款利息更佳的回報,可惜成果未如預期,窒礙了自願性供款,肯為退休生活多買一份保障的就更加少之又少。

無疑,受託機構由僱主挑選,在半受保護之下,主動改善回報誘因不足,政府與積金局實在責無旁貸。本來強積金自由行,有助提高市場競爭,無奈推廣不足,徒具其形,不符其實,打工仔僅享半份供款轉會自由,措施激勵效果不彰,若不能對症下藥,及時檢討並優化政策,則血汗錢依舊所託非人,繼續付諸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