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乍暖似虛火 中國經濟未脫險

中國八月份外貿數據略有驚喜,出口以人民幣計連升三個月;而入口以美元計則上升百分之一點五,為一四年十一月以來首次重現正數。不過,倘若只憑單月份一個數據,便認定「中國經濟已脫險」未免過於片面,反之須慎防是虛火一道。

昨日,中國海關公布八月份出口以人民幣計按年上升百分之五點九,升幅遠勝預期;入口則按年上升百分之十點八,同樣優於預期,並創以人民幣計價的紀錄新高,貿易順差亦擴大至逾三千四百六十億元人民幣。

另以美元計價,八月份出口按年下跌百分之二點八,但跌幅少於七月的百分之四點四。一時間,中國出入口貿易乍現回暖,樂觀派無不額手稱慶,喜不勝收。可是,外貿數據表面縱然轉佳,卻要慎防是「糖衣炮彈」。

首先,外貿數字轉佳可能只是統計表達上的煙幕,或有誇大內地實體經濟表現之嫌,事關以不同貨幣計價顯然出現兩個截然不同的境況,以美元計的八月外貿雖有改善,但明顯仍處於「懸崖邊緣」,更談不上所謂的真正復甦。

無疑,人民幣今年來已貶值不少,有助內地產品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但人民幣計價入口飆升既有匯率因素,也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大宗商品如原油及煤炭進口創新高所致,難言是內需復甦。

其次,今年蘋果公司及三星的主力新智能手機皆於下半年推出市場,內地生產製造商必早於商品面世前入口相關原材料,及後再出口產品至境外,故在商品周期帶動下,或導致八月份內地外貿數據優於預期;相對地,一旦產品周期接近尾聲,則出口自然會掉頭回落,這種拾來的短暫亢奮似乎難以長久擁抱。

另外,每年年底美國感恩節銷售旺季前幾個月(即第二季尾至第三季中),多為內地「世界工廠」之生產旺季,這從過去幾年內地出口數據,除二、三月受農曆新年節日因素影響而「先低後高」外,每年第三季出口通常以反覆向上的主調趨勢可見一二,故八月份出口數據普遍向好也許是受季節性影響。

無可否認,單純看八月份數據,中國外貿確有回暖的迹象,但精明的市場又豈會漠視中國內需是否真正改善、整體債務危機以至槓桿過高、製造業PMI表現陰晴不定等眾多不明朗因素?當前投資者更須認清經濟數據,勿被外貿乍暖虛火所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