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監管機構的責任

內地股市規管單位未能體察市場仍以散戶主導,過早讓市場引入只適宜專業投資者買賣的衍生產品,引入之後,當市場出現震盪時,把責任歸咎於有關制度或產品容許之下做空的投資者,反映他們對有關制度或產品欠缺認知或信心。當局於去年股災時橫加干預相關交易活動,除招徠話柄外,更影響投資者對內地股市的信心。

嚴打淡友 扭曲規則

「融券」和「股指期貨」都是作為平衡市場、好友與淡友間的買賣機制或工具,「做多」或「做空」都是機制內正常活動,既然引入,便不宜隨便對兩者任何一方的交易作干預,否則除違背把它們引進市場的原來意義,也違背自由市場操作原則。

中證監前主席李劍閣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的另一番說話,明顯針對規管單位上述前後矛盾的處理方式,他稱:「去年處理股市危機時,我們當時特別想保留一些順周期危機,想把產生負反饋的東西停掉,衍生產品對空機制本來可對沖波動,結果那時怕股市掉得厲害,把做空東西砍掉,本來做空是一個平衡力量,包括融券也是一個平衡力量,結果只准融資,不准融券,只准買,不准賣,只准實盤,不准期貨,結果變成單方向,改變原本規則。」

只升不跌 危機更大

李劍閣的「順周期的危機」應指當時如狂牛般上升、但危機處處的股市,「產生負反饋的東西」便是他所說的「衍生產品」與「融券」等會壓抑股市升勢,卻可令市場「對沖波動」和取得「平衡」的產品與制度。內地股市去年癲升,早已埋伏危機。

惟一些規管單位官員發表推波助瀾的言論,加上股民誤信那是國家推動的牛市,當市場遽爾逆轉,股價崩跌,不但股民錯愕,就連規管單位反應,也令人感覺他們認為股市應「順周期」上升,不應下跌,故極想保持股市升勢,繼而作出干預。大家根本忘記股市處高位已是危機四伏,急跌是理所當然的事。

規管單位只願見股市順周期上升,不願見它下跌,論壇上其他講者對此同樣批評,認為「總是覺得牛市好,熊市不好」的思維,對於股市功能於哲理上出現偏差的結果,必須反思。

確保公平公正公開

規管單位去年是否果真因此入市干預,個人不敢妄下判語,惟市場規管者的責任,最重要還是必須確保有一個公平,公正和公開的投資環境,市場的好與淡是自然調節使然,並非規管單位分內必須保證的事。

(從港股市場A股化說到內地股市之十七)

免責聲明:本文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作者所屬任何機構之立場。

許照中 

六福金融主席兼行政總裁,從事證券業40餘年,曾任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及政府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等職務,現時亦是多家於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

作者:許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