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規管網貸 根源着手

據悉,針對目前經濟金融領域犯罪頻繁的情況,公安機關將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集中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嚴厲防範和打擊證券期貨領域、地下錢莊、金融詐騙等犯罪活動,堅決維護資本市場秩序和金融管理秩序。

事後打擊 風波不斷

分析指,去年內地金融犯罪案件之所以頻發,就在於一些網路借貸平台缺乏標準和監管。這樣極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以高息回報為誘餌進行非法集資。P2P、融資擔保等領域非法集資犯罪呈井噴式爆發,去年升48.8%。

今年以來,在公安部牽頭並聯絡23個部門單位,參與國務院打擊治理電信網路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後,至今破獲案件19,780宗。在打擊非法集資、地下錢莊、涉稅犯罪、假幣犯罪等專項行動中,偵破各類案件達9.6萬宗,及時查處某些內地網上融資平台非法集資案等一系列重大案件。

金融市場目前各種犯罪事件,主要集中在網貸市場、P2P市場。近來多家P2P平台出事,基本上都與網貸及理財產品市場有關。這些互聯網金融網貸事件,風險一旦暴露,其金額就是百億元人民幣以上,甚至大到幾百億元人民幣,且這些網貸公司風險一旦暴露,不少投資者可能遭受嚴重財產損失。

就政府目前處理手法來看,所強調的只是檢查與處罰,事件性質以非法集資來定性,反映互聯網P2P或網貸市場亂象叢生,風險還會不斷爆發。若政府不能從根源入手,僅事後檢查與打擊,類似事件可能沒完沒了。再者,監管機構愈是深入查處,所暴露的風險可能會愈大。

盡快制訂相關法律

另外,現象也反映內地互聯網金融及對金融犯罪的法律制度薄弱,沒有一套相應法律及司法制度應對金融犯罪行為,只能用計劃經濟下的非法集資來定性這些犯罪行為。

這樣的法規不僅針對性弱,對犯罪活動也沒有威嚇力,判決難以量刑。公安部門牽頭介入,利於把涉案犯罪分子緝拿歸案,但成本高,且可能讓犯罪活動更隱蔽,追查更難。

對於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犯罪事件,最重要的是從根源入手,用制度事先規範互聯網金融主體行為;利用互聯網現代技術與工具對當事人的信用及資金流向作全面跟蹤,加強識別與分析任何異常行為及現象,制訂嚴格法規等。不過,內地互聯網金融市場在這方面的制度與法律設計相當落後。

現代金融市場不僅專業性強,且是一個高槓桿、高風險的行業,也是一個交易上講求政府、企業和個人信用的行業。信用需要一系列行為方式來體現,若沒有一套好的法律及司法制度來保證,不僅會導致信用失效,且金融犯罪分子還會以過度信用擴張,侵害他人利益,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更助長這種信用失效。

內地互聯網金融亂象叢生,特別是網貸市場,最關鍵的是監管者還是停留在以往「摸着石頭過河」的思維,不事先制訂互聯網金融市場發展的法律與制度,而是讓市場發展後再規範。由於進入市場門檻低及限制少,必致某些網貸公司招搖過市,大肆違規。

等問題出現,市場已亂象叢生,政府才整頓,此時問題已嚴重。若不盡快制訂一系列相關法律制度,規範互聯網金融市場,或先有互聯網金融市場的準則,市場不可能脫困。

加強了解機構信用

其次,為何一些網上融資平台能在市場違規,形成巨大規模並持續幾年?這不僅在於內地許多投資者欠缺相關知識,且在於政府一直主導金融市場,在於政府對金融市場的信用完全隱性擔保,投資者無懼進入高風險投資市場,認為萬一出事,政府都會解決,此亦為某些網上融資平台造就出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從而成功違規。政府只有以制度方式來改變現狀,才能增強投資者風險意識。

第三,互聯網發展已為降低資訊收集和處理成本,減弱資訊的嚴重不對稱性,提供愈來愈多現代技術與工具。政府要建立更大資料庫及資訊網絡,加強跟蹤與了解機構及個人信用;也可利用現代資訊技術,以即時監測的方式應對瞬息萬變的流動性轉移,通過關鍵性流量參數,幫助監管者形成對泡沫化、非法交易的識別和預警。這樣才能在風險出現時,有效防範。現代互聯網金融出現,並非僅是市場准入的問題。

這些問題都是內地互聯網金融的困境所在,只有從根源入手,才能找到化解亂象的有效途徑。

易憲容 

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當代內地著名經濟學者,原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以敢言著稱,有「房地產平民代言人」的稱號。易氏擁有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