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論檀:滬港通已非風向標

自從滬股通與港股通受到太多關注,滬股通資金淨流入,與此同時,A股指數接連下降,兩者出現背離。

我們以前把滬港通當作最活躍的資金的風向標,現在風向標意義不存在。二月二十六日到三月二日,滬股通連續淨流入,但二月二十九日滬指大跌,其他交易日則是震盪走勢,沒有明確上攻迹象。

截至三月九日收盤,滬股通淨買入10.86億元(人民幣‧下同),賣出10.63億元,當天市場極度低迷:滬綜指跌1.34%,深指跌2.15%,創業板跌1.57%。兩市共成交4,265.76億元,較上一日大幅縮量近1,100億元。

滬股通與港股通原本是為了境內外市場溝通,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但金融市場接二連三出事,去年股災,人幣匯率大跌引發資金外流,今年則是核心城市房價過高可能引發房地產泡沫崩盤,這將比股災更嚴重,會影響到實體經濟、政府負債、銀行壞帳,更可能引發一代中產階層財富大縮水。

因此,人民幣國際化被暫時延後。今年兩會上,深港通再被提及,全國政協委員、央行副行長、國家外管局局長潘功勝表示,中國堅定實施對外開放的戰略,外匯管制既沒有必要也不會有效果,相關部門正在研究QDII2試點方案。

對上述這些表態不必過於當真。實際上,滬港通因為成交量小只具有象徵意義。由於資金外流,境內學界與業界人士對於人民幣國際化有了相當大的反彈,就算今年推出深港通、推出QDII2也只是點綴,目前如此困難的局面,不可能大刀闊斧推出人民幣國際化,要留住外匯,穩健而行才是主流。在這方面,境內金融專家余永定先生是代表,他到處呼籲人民幣國際化不可操之過急。

A50指數期貨具玄機

從這個角度,滬港通不僅沒有成為市場情緒風向標,市場下行時資金流入,有時反而成為反向指標,似乎成為被操作的技術指標體系之一。

以三月九日為例,港股通淨流入,市場情緒敗壞,5分鐘K線圖午後拉升靠的就是金融等權重板塊,而大型金融股在很多人眼中帶有明確政府指向。當日北京時間晚上8點半AH股指標溢價指數在138.5,這接近於市場均值,看起來沒甚麼奇怪。

但從分時圖看,AH股溢價指數就是在三月九日午後才起來,上午較低迷,說明下午有一股強大勢力在拉A股,滬股通配合得如此默契,量很少,但看上去是根陽線。

市場指標隨時在替換,一些指標隨時會失真,如果說此前滬港通數據能說明一些問題,那麼現在則是A50指數與期貨更真實,因為這一數據在很大程度上不受控制。

獨立經濟評論家 葉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