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拒絕回歸 揭港營商失利

滙控遷冊糾纏了近一年後,在情人節期間宣布不會與英國分手,放棄重投舊愛香港!姑勿論坊間的陰謀論,現實上香港是輸了,雖是預期之內,但難免令港人失望,也反映本港綜合競爭力不足,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進則退的窘境!

滙控在通告中強調,董事局一致決定總部首選倫敦,是由於英國仍然是重要及連繫全球的經濟體,監管及法律框架備受國際認同,在處理複雜的國際事務上經驗豐富,高技術及國際化人才濟濟。

不過,滙控並沒有解釋香港落選的原因,若滙控所說的留英理由屬實,則無疑給香港摑了一巴掌,間接反證香港在這幾方面的不足。在滙控十一項總部選址考慮因素中,香港每項得分理應不低,但綜合起來的優勢就是不夠突出,在重要如遷冊議題上,滙控一動不如一靜的決定應是利益最大化,也屬無可厚非。

滙控之所以擾攘遷冊,是因面對英國愈來愈嚴苛的監管及稅務問題,去年初在野工黨主張開徵銀行稅,隨後滙控便宣布檢討總部所在地,或許是作為討價還價的籌碼,但可以肯定滙控是這場博弈的最大贏家。

港人雖對滙控有情意結,但「獅王」是否回歸涉及千絲萬縷的利害關係。滙控大張旗鼓,耗費億計資金去研究遷冊問題,範疇當然包括地區經濟前景分析,但同樣重要是當地政經風險評估。傳聞集團禮聘有中國通之稱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擔任顧問,對總部一旦回歸香港,摸清日後在內地發展的機會及掣肘。當然,凡是商業活動,長線利益往往建基於政經環境。

中港作為滙控的主要盈利來源,香港最終落空成為集團總部,結果值得深思。本月初美國傳統基金會公布,香港連續二十二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營商環境及法制領先第二位的新加坡,更拋離第十位的英國。但虛名與實際還是有差距,近年本港經濟及金融基建裹足不前,曾大鑼大鼓發展資管中心、基金中心、甚至伊斯蘭債等,結果雷聲大雨點小,成績有目共睹。

香港雖與紐約及倫敦鼎足而立,成為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但香港長期倚賴內地作為賣點,國際視野及活力似乎日漸衰落,反而來自新加坡及上海的競爭日益劇烈,加上內地政經風險上升,已動搖了香港競爭力的根基。今次香港雖失意於滙控,若能檢討不足,奮力向前,所謂有麝自然香,難保他日滙控也會重投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