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斷機制實施 港股衰多兩重

A股去年的一場股災,更多的後繼避震構思陸續登場,由今年一月一日起上交所、深交所與中金所推出指數熔斷機制,應對內地股市暴升暴跌的狀態。

回顧去年,萬眾期望的滬港通推出,對港股未見其利先見其害,資金大舉攻港願望落空,魚缸反而感染內地暴炒文化,當下兩地指數與個股叫停制度差異,熔斷機制隨時把港股變成雙邊投注基金在狂暴市況中的逃生門,投資者不能不做好心理準備,避免將來一旦A股停賽而受到牽連。

熔斷機制並非新興市場獨有,金融先進的華爾街,經歷八七股災後也催生相關措施,然而熔斷機制的成效,正反雙方的爭議從來就沒有標準答案,最常被引用的反面教材是八七股災下,港股停市數天,最終重開狂跌三成。歷史沒有重演可能,無人知道不停市的後果,散戶主導的A股,較多相信熔斷機制可以給情緒化的投資者停一停、諗一諗之機會,對港股而言,不能不防喪炒聞名的A股,一旦頻密觸發交易暫停,到時殃及池魚,直接衝擊港股市場秩序。

事實上,歷史數字顯示,熔斷機制如在去年啟動,一五年滬深300指數觸及百分之五波動熔斷門檻將多達十五次,意味每二十五個交易日,即幾近每個月都有被叫停的情況。

中國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資本市場一直朝着與國際接軌的方向發展,可是A股市場由情緒主導,瀰蔓追逐短利的投機味,是洗不掉的特性,形成長期非冷即熱的金融生態,最清楚可見的是滬港通實施後,八成以上交易來自國際機構投資者的港股,無法令A股參與者投資邏輯變得「國際化」,反之狂暴市況、A股公司大規模停牌潮、中央限沽令均使港股淪為基金提款機,尤其被視為大倒退的股市停板機制,在投資者見過鬼怕黑,阻力大減下,今年大有可能捲土重來。

投資者不能一夜間變得成熟,內地兩融監管及訊息披露仍有待改善,熔斷機制對羊蹤處處,長期追升追跌的A股,無疑是無計可施下的治標策略。然而,中港兩地股市漸見同氣連枝,更多相關指數及衍生產品結連,A股一旦因措施高掛免戰牌,不能反映市場意向價格,避險交易勢必移師陣地,掟貨要錢,甚至以期貨及期權等衍生工具,為A股復市作好超跌的套戥準備,港股系統風險定必提高,可以預期A股的維穩成本,隨時由香港找數,股民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