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望穿秋水,人民幣今年終於「入籃」成功,明年十月一日生效,成為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內的第五種國際貨幣。人民幣國際化路程並不易走,為加速推進人民幣邁向國際化,人行今年出盡法寶,包括改善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價機制等七招,十月更連出三招積極部署。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要求SDR貨幣必須符合兩項要求,一是該國出口貨物及服務總量位居前列,二是貨幣可自由使用。第一項中國一早已符合要求,針對第二要求,人行試圖擴大人民幣國際間使用量,包括今年十月啟用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方便跨境清算,及於十一月容許境外部分主權基金及央行等進入銀行間外匯即期及遠期市場。
人行推動人民幣市場化增加「入籃」勝算,最震撼莫過於八月十一日調整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價機制,將當日中間價大幅調低1.82%,令中間價更接近市場價,市場對人民幣匯價前景一度出現信心問題,即期單日貶1.8%。至於利率市場化亦有進展,於八月放開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利率。
及至十一月三十日,IMF會議後宣布人民幣「入籃」塵埃落定,在貨幣籃子的權重佔10.92%,遠低於市場預期,雖排名於美元及歐元之後,但超越日圓及英鎊。有經濟師認為,人民幣權重比例有望於五年內追趕歐元及於一七年實現自由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