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券商結業 股市一葉知秋

一家開創網上交易潮流的證券公司,最後在行業低價競爭中淡出舞台,是何等的諷刺!

網上證券交易的最大優勢是極低成本,故容許券商以低佣金招徠生意;時至今日,網上交易已是每家證券行必備,相反,人手落盤漸告式微。

事實上,證券業作為一門服務業,既然網上交易家家大同小異,鬥低佣之餘,傳統經紀和各項售後服務仍是凸顯差異性的附加值,有些券商在假日亦提供服務,每宗交易佣金鬥減低至幾元,甚至銀行也加入減佣戰行列,部分不敵競爭的業者被迫退出市場並不令人意外。

按道理,低佣金可刺激股市交投,上落一個價位已有錢賺,「即日鮮」的交易量自然攀升,但事實卻非如此。本地券商結業潮早在幾年前已開始,業界引頸以盼的滬港通雷聲大、雨點小,開通以來對成交幫助甚微,直至今年四月平地一聲雷,港股成交突然一舉衝破二千億元,使券商又充滿雄心壯志,甚至乘機擴充,可惜「大時代」僅屬曇花一現,現時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降至六百多億元,券商一暴十寒更加難捱。

港交所近年先後推出延長交易時間及期指夜市,希望刺激生意量,可是成交額不升反跌,預期明年開展的深港通也難寄厚望。以近日為例,大市總成交六百多億元,窩證成交共約佔三成,沽空佔超過一成,餘下不足四百億元當中,C組經紀近月市佔率跌破一成,加上佣金收費率大降,細行難免艱苦經營。

外資大行也不見得形勢佔優,縮減業務成為大趨勢,網上低佣買美股曾經搶去不少眼球,無疑蘋果公司這類明星股間接提高了美股的吸引力,尤其美股連續六年牛市跑贏一眾主要市場;但與網上證券一樣,許多稍具規模的本地券商亦有提供買賣美股服務,而指數型基金(ETF)亦提供另一參與海外市場的途徑。時代在變,互聯網改變了世上每一行業的生態,證券業自不例外。

券商是一雞死、一雞鳴的行業,雖然退出者眾,新加入者也不少,一些內地券商仍積極擴展業務,收購同業及牌照打算大展拳腳。內地投資者對港股的興趣日濃,透過非正常途徑流入的資金相信遠較港股通為多,在股市走向A股化的當兒,機構投資者和本地散戶同需適應新遊戲規則,成交萎縮不能單單歸咎市場氣氛;券商不論外資、中資、港資,在艱辛的市場環境更需各出奇謀才可生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