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論滬港:A股納入MSCI不遙遠

筆者在過去二十多年一直關注A股發展,在本世紀初開始,有機會為內地股市發展出謀獻策,經驗甚為難得。十年前內地啟動股權分置改革,開動了當時A股的大牛市。去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海南博鰲論壇中,正式宣布滬港通,啟動了一五年的大牛市。

推動這一輪狂潮的動力之一,就是大家都認為A股將加速國際化,並將被納入國際股市權重指數,憧憬萬億資金蜂擁到A股。結果在一四年及一五年MSCI多次檢討中,大家的願望多次落空。今年六月初,MSCI宣布暫不將A股納入MSCI全球市場基準指數時,更談到三個「障礙」,包括額度的分配、資本流動限制及實際權益擁有權。

然而,在經歷內地股匯雙震後,看似A股被納入相關指數的機會變得更遙遠。到了今時今日,交易所對深港通也避而不談,據稱李小加早前在新加坡一個會議上更稱,「從心理上講,目前是還在滅火的時候,確實不是過多談論市場互聯互通計劃的時候。市場當務之急是需要冷靜下來,並尋找應對方案才繼續推進。」

當深港通變得遙遙無期,市場會否出現反低潮?大家不妨參考MSCI行政總裁Henry Fernandez早前言論。不管是否外交辭令,他認為A股加入MSCI全球市場基準指數的進程會比預期快,只要A股準備好,MSCI就準備好。MSCI乃根據市場開放程度,非市場的波動,逐步提升A股在MSCI指數的比重。

首要工作穩定市場

不過,在過去三個月裏,阻止A股加入MSCI的三個「障礙」其實並無改變。可是,危機過後改革定必加速,估計MSCI也會隨時啟動關於A股納入MSCI全球市場基準指數的討論。參考MSCI的估計,A股被納入全球市場指數的決定將為A股帶來海外資產管理公司、養老基金和險資的流動性4,000億美元。

在當今經濟大環境中,如何穩定市場是關鍵點。如何吸引更多的機構投資者,包括國際投資者參與A股市場,絕對有助解決相關的問題。中國資本市場必須改革,實現投資者層面的多元化,減少個人投資者的比例,有助市場的穩定。改革並無回頭路,只有加快改革,加快市場參與的多元化,市場最終才能平穩下來。

說句公平話,動盪的市場並非A股的專利,任何市場都會累積泡沫,而泡沫也會有爆破的時候,再成熟的監管者也無法壓抑泡沫產生。政府干預市場也非中國獨有之特色,環顧全球,多國政府亦一直在干預着市場的運作,新興市場如是,成熟市場也如是。

A股發展歷史相對較短,不少成熟市場在過去幾十載當中,早已經歷過A股目前的種種震盪,不同的市場監管機構在每場災難中,亦曾嘗試加強調控,控制過度起伏的震盪。回頭一看,不少機制的效用根本成疑。市場問題乃受投資者恐慌心理所影響,最終還是靠優化市場機制才能重建市場信心。

經歷多番震盪,A股改革依舊是大家共同的目標,火鳳凰烈火重新,筆者樂觀估計A股加入國際指數仍將是一個中短期目標。

資深投資銀行家暨中國人民大學講座教授 溫天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