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控回歸變數多 政經較量豈能鬆

滙控今年四月承認考慮遷冊後,香港一直在總部選址上呼聲甚高,惟早前英國財相歐思邦提出將撤銷針對銀行的監管徵稅,已即時令形勢起了變化,近日更市傳考量到香港政治風險等因素,滙控內部對遷離倫敦的態度似有軟化,同時亦有更多城市加入爭奪滙控落戶。

滙控總部選址背後的商業盤算複雜,相信最終非倫敦與香港的雙城之爭莫屬,英國已軟硬兼施,還看香港何時出手!

上世紀九十年代,滙控主席浦偉士直指從香港遷冊倫敦是「政治形勢促成的商業決定」。香港回歸十八載,據英媒所指,今次滙控或再次因為政治風險,將候選的香港「降班」。其實政治風險並非單純來自香港本身,中央最近粗暴干預股市,無疑會令外資更重視自由市場的可貴;可是英國何嘗沒有政治風險,舉行脫歐公投同樣令前景蒙上陰影。

香港是「獅王」口中的一塊肥肉,地理及關係上貼近中國市場,卻保持較獨立的司法及金融監管環境,在滙控研究遷冊的十一個考慮因素中,香港應贏得不少分數。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高速發展,惟近年急換檔至中速,面前的金融改革也舉步維艱,滙控在選址上不只顧及未來三至五年,而是未來二十至三十年的企業前景,更加不能押錯注。

位列「紐倫港」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經濟競爭力、營商環境及稅制等均具優勢,跟倫敦有得爭。姑勿論英國逐步取消銀行徵費,會否是對滙控的讓步,也至少是一種示好,雙方若萬事好商量,便成為「獅王」回歸香港的一道障礙。據稱,原本對遷冊掌握較大權力的行政總裁歐智華,將提出多個而非之前所說的一個選址供董事會考慮,香港爭戰中恐怕會「蝕章」。

滙控在選址上會考慮一籃子國家或地區,傳聞最新加入紐約及新加坡,連同之前的盧森堡、荷蘭及牙買加等加入戰團,儼如一宗選美盛事,即使部分地區陪跑居多,也反映他國政府「做過嘢」。滙控對遷冊抱開放態度,一直被指是向英國施壓,在公布檢討結果前與英政府討價還價,看最終可得到多少利益,再作商議也不為過。

香港被認為在滙控總部選址上佔上風,惟形勢恐多變數。香港一直積極吸引外資成立總部,「獅王」回歸不但可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予中港重大的政經意義,若再次出現「政治形勢促成的商業決定」,無疑是當頭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