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 Views:政治掌控經濟命脈

預測各行業的動態是一樁難事,在預測未來市況方面,政治仍是眾多因素當中最難掌握的一項。

先來看看泰國。泰國在一九三二年廢除了君主專制,自此之後更經歷了25次大選及19場政變,當中12場政變更推翻了當時的政權。儘管政治曾是如此動盪,泰國仍是小數從未拖欠國債的國家之一。泰國證券交易所指數,包括股息在內,在大約過去10年,以美元計算上升了超過300%,同期的標準普爾500指數則上升了120%。

接着,我們探討一下50年前投資者在緬甸及新加坡遇到的挑戰。一九六○年代初,緬甸是世界最大的大米出口國之一,被譽為「世界飯碗」。相較之下,新加坡是位於現時馬來西亞南端的一個沼澤小島,沒有天然資源,人口亦只得190萬。以原料潛力來看,當時根本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作出投資決定。然而,緬甸及新加坡當時皆有政治問題,投資決策因此變得複雜。

投資崎嶇不可怕

緬甸現時的人均GDP是1,221美元,而新加坡則達56,316美元,是前者的46倍。值得留意的是,尼溫及李光耀分別執政了26及31年,兩者的政治意識及行動決定了兩國的命運。這說明了政治影響需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才顯現出來,比大部分基金投資者持有組合的時間更長。

亞洲正在改革,相應的結果亦會隨之而來。中國、印度、日本及印尼的新總理及首相皆傾向進行改革;緬甸亦已改變,新的股票交易所預料在今年稍後開始運作。

政治變化透明度低、持續時間的長短以及嚴重性是投資者實實在在要面對的挑戰。作為基金經理,我們一般可在政治事件發生後提供適切的評估,保持長遠眼光,不斷權衡當下的估價以及對未來的影響,同時亦要考慮市場情緒在短期內的轉變。

如果投資道路因政治因素變得崎嶇,請把眼光放長遠,因為本土企業很少會突然倒閉。我們的投資策略是揀選經驗豐富、靈活及資源充足的企業管理團隊,能夠應付政治及國家危機,最終獲得長遠的成功。

Robert Harvey

銘基亞洲基金經理

作者:Robert Harv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