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亞洲CNH乘勢而起

希臘引爆的不只環球股市,還有的是歐元解體危機,這將令「亞洲CNH」被採用的機會營造了更佳氣氛。上月出席巴博士的午餐,筆者發表了「企業財資中心」的外匯生態圈觀點:在一帶一路發展過程中,香港應打造成為「企業財資中心」(Corporate Treasury Centre),藉此推動恍如「歐洲美元」的「亞洲人民幣」。

外匯交易需場外市場

中國加入「特別提款權」的條件中,仍待解決的還有外匯交易和衍生品。外匯交易的需求,正正是企業面臨國際化後的風險管理。與此同時,內地利率市場化加速了商業銀行業務多元發展,外匯及相關業務更是不能缺少。數字顯示,獲授予外匯牌照的銀行已超過200多家。

綜觀國際,真正的外匯及衍生品於場外(OTC)銀行同業間進行,但內地OTC的「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暨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則有如「交易所」,於中央系統交易、產品標準化、參與者需要資格審核,導致操作缺乏靈活性、產品局限性,難與國際併軌。

港拓企業財資生態圈

香港成熟的OTC經驗,可在「人民幣離岸中心」和「資產管理中心」的基礎上,再拓展「企業財資中心」,協助國家將人民幣業務與國際接軌。推動可分為兩個層面:第一,鼓勵大型企業在香港設立企業的財資部門,處理外匯及衍生品交易;第二,未能在港設立分支機構的銀行及企業,可立足深圳自貿區,直接與香港先行先試,按照一定的國際規則練兵。

香港的優點極多,OTC業務按國際習慣運作,不限制避險單一目的,採用國際法(例如ISDA)和帳務處理,具備充足的實戰人才。就算日後企業朝着一帶一路走往世界各地,企業仍需集中於某地管理全球的外匯風險,這個「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財資中心」將可持續發揮作用,配合各方蛻變成一生態圈。

成亞洲籃子貨幣首選

生態圈指孕育和發展互相依賴的各行各業,多方受惠。這次孵化出具歷史意義及以「亞洲•人民幣」為核心的生態圈,恍如另一「歐洲美元」。

美元分為本土和歐洲美元,雖然沒有外匯管理,但境外的歐洲美元量仍佔大比例,美元的拆息定價亦以倫敦的LIBOR為標準。由此推想,就算人民幣國際化後,境外CNH仍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加上CNH同業拆息(HIBOR)早於二○一三年中推出,已逐步發展成外匯和金融衍生品的慣常參考指標。

更高層次來看,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的亞洲,包括東盟在內欲建立地區性的一籃子貨幣「亞洲貨幣單位」(AUM)。但希臘事件說明了「籃子貨幣」的脆弱性,所以採用類似「歐洲美元」的模式更為合適,而「亞洲CNH」自然是首選,「企業財資中心」也將是整個設想中可即時落實的環節。

陳鳳翔博士

具三十年經驗的資深銀行家,現為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授及MBA課程協理主任、香港銀行學會高級顧問、教育局資歷架構的銀行業培訓諮詢委員,分別於英國和香港取得金融學等三個碩士及博士學位。

記者:陳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