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把握經濟四大趨勢

大家可有感受到社會步伐、經濟結構、商業運作,以至生活模式的改變速度愈來愈快?國際諮詢機構Mckinsey在四月份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相對工業革命對整體社會的影響,今天正出現一些改變全球經濟模式的基本力量,令世界以快10倍的速度作出改變、大300倍的規模擴張、更以大3000倍的影響力出現。Mckinsey認為這些基本力量可分為4大類別:

(一)都市化——數十年前,主要商業活動集中於全球少數國際大都會進行。隨着新興市場的急速發展,不少主要商業活動已從發達國家擴散至其他國家。Mckinsey專家預測,年收入超過10億美元的國際企業,將有一半在中國或其他新興市場設立總部,數目可能超越美國及歐洲的總數。另外,這些新興市場的急速增長,同時孕育新興城市的發展。Mckinsey專家估計,一○年至二五年的全球生產總值的一半增長,將來自不同新興市場的440城市,其中一些中小規模的城市名稱,可能對西方管理人員十分陌生。

創新科技發展更迅速

(二)科技進步——從印刷機、蒸汽機,至互聯網技術,沒有人可否定這些科技為全球經濟帶來翻天覆地的影響。可是,今天互聯網科技的變化,卻和以前的技術變化有主要差別。電話科技出現50年後,才有一半美國家庭安裝使用;然而,Facebook在首半年面世已可吸引6百萬用戶安裝,並於五年後增長100倍以上。中國的微信用戶估計數目3億,已接近整體美國的成年人口。今天的科技變化更快刺激相關的創新科技發展。

(三)老齡化——隨着出生率下跌,全球人口將從增長轉為收縮,平均年齡更會上升。Mckinsey專家估計,德國於六○年的人口數字將較今天下跌1/5,中國勞動人口從一三年更開始下跌。主要生產地的勞動人口下跌,將有利可替代勞工的科技發展。老齡化雖可刺激醫療產業的市場發展,卻不斷加大政府財政負擔,如何解決財政問題,或會影響商業的稅務負擔,從而影響未來發展。

(四)貨品流、人流、資金流及數據流的環球相連化——隨着新興市場發展、運輸成本下跌,加上資訊科技發展,全球貿易模式已演化為環球供應鏈運作,半製成品運輸成為國際貿易的主要構成。另外,運輸基建及資訊科建基建的不斷改良及擴散,更可刺激各地的商業活動,以至促進相關的人流及資金流,卻同時改變不少商業運作模式。

香港可配合深圳發展

面對上述對環球商業的挑戰,香港能否安然渡過?首先,香港幸運地成為高速增長中國的商業服務提供者。內地服務業的進步或會減少對香港服務的需求,但規模擴大及升格要求卻同時為香港服務業提供市場機會。

另外,香港主力並不在科技創新活動,卻可配合深圳(中國主要創新科技中心之一)的發展。香港一樣面對人口老化問題,若能維持醫療服務水平及擴充現有醫療產業容量,香港或能成為中國主要醫療服務中心。

最後,香港今天的主要產業包括貿易、金融和旅遊,香港同時擁有環球供應鏈管理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和旅遊城市美譽。如香港可不斷改善運輸和資訊科技基建,本地經濟將可在未來國際相連性加強的趨勢中得益。

環球經濟從來不會靜止不變,改變帶來挑戰和機會,但需要特區政府不斷改善經濟基礎因素作出配合,在今天這個紛爭不止的政治環境,政府能否為香港未來作出有效施政?

馮嘉耀

現為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企業經濟教授、中大航空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並曾任中文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商業經濟)及中大商學院企業經濟學碩士課程主任。研究範圍包括國際經濟、中國經濟、香港經濟及航空經濟學等。

作者:馮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