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在○八年殺全球投資者措手不及,美歐日華無一幸免,惟有推出各種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救市。各國泵水雖撲熄了金融危機,卻留下全球資金氾濫的後遺症,物業投資頓成新寵。
隨着歐美各主權債券相繼降級,風險逐步上升,為了分散投資組合的風險,全球投資者對房地產的需求就愈來愈高。近年,一眾外國主權基金就四處覓食,發掘各地的優質物業,掀起了全球房地產的熱潮。
其中,英國倫敦的商廈可謂最受投資者青睞的投資產品。在二○一四年十月底,來自中東國家的主權基金——卡塔爾投資局(Qatar Investment Authority)就聯同加拿大地產投資公司Brookfield Property Partners,公布計劃購入Songbird Estates Plc,該公司正是滙豐控股(00005)倫敦總部大樓的業主。
滙控英國總部大樓位於倫敦金絲雀碼頭,為倫敦最大、最昂貴的寫字樓大樓。卡塔爾先是提出以22億英鎊,相當於每股295便士的價錢,向Songbird出價。雖然估價被Songbird的分析師批評太低,但這並沒有擊退卡塔爾誓要買下金絲雀碼頭的決心。卡塔爾在去年十月將出價提升至26億英鎊,較初價漲18%。而在早前,英國報章最新報道指,卡塔爾投資局一方決定最終出價維持26億英鎊,但這與Songbird早前將公司資產淨值重估為每股值381便士比較,則仍未到價。無論如何,雖然交易尚未落實,但已證實倫敦商廈炙手可熱。
最近油價波動劇烈,紐約期油和布蘭特期油雙雙跌至多年低位,比較之下,房地產是較穩定的投資產品,看看十分倚賴石油收入的挪威主權財富基金便可略知一二。這個全球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先在去年七月成立房地產部門專攻相關投資,及後在八月,即豪擲3.43億英鎊在倫敦市中心買入一個面積達1.6公頃的地產發展項目。這個坐擁8,900億美元的挪威主權財富基金花錢絕不手軟,繼而在九月,基金又在美國波士頓以15億美元購入三幢辦公大樓,對「磚頭」的興趣真可媲美地產商。
多個主權基金頻頻「踩過界」,亞洲的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亦不例外,繼去年十月投資新西蘭和日本的地產項目,又有傳將會組財團從黑石(Blackstone)手上購入美國工業物業公司IndCor,作價逾80億美元,相當於624億港元。
全球大量熱錢在市場亂竄,股市泡沫岌岌可危,房地產成絕佳資金避難所。其中倫敦房產甚至已演變成富豪財富後花園。英國土地註冊局的數據顯示,倫敦全市平均房價已突破50萬英鎊,而市中心更已突破每套160萬英鎊。第一太平戴維斯報告預測,倫敦房地產投資資本未來三年的增值將達到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