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上月中開通,周三剛滿月,可用前熱後冷作一個總結。由早前市場對這項中國金融市場重大改革寄予厚望,到開啟後交投淡靜,投資者熱情不再,港股通成交更遠較滬股通低迷,市場人士估計由於內地A股進入瘋牛時代,滬港通將持續被冷待,有必要在制度上進一步完善,方能增加吸引力。
滬港通是中國劃時代的金融創新改革,是配合開放資本帳及人民幣走向自由兌換的重要舉措,但由籌備至開通顯得倉卒,規劃亦欠周詳,卻無減市場對中港股市首次互聯互通的冀望,大家都預期大批海外機構投資者及基金,開通初期會急不及待投入A股市場,內地股民亦會追捧吸納港股,有助推動港股成交上升,
不過,結果事與願違,除了上月十七日首日開通,滬股通一百三十億元人民幣的限額在下午時段爆滿外,至今使用額一直都不太活躍;港股通首日交投額更只有十七點六八億元,只及上限一百零五億元的百分之十六,但已是開通以來單日最高,其餘時間只有數億元,淡靜程度可想而知。
市場以為因早期投資者不熟悉兩地制度差異,隨着時間的推移,成交會逐步增加,但結果顯示不是愈來愈活躍,而是愈來愈冷清。有人歸咎於內地股市近日瘋牛行情,令A+H股股價折讓,在極短時間內轉為溢價,即是A股股價超過了H股,大大削弱其投資的吸引力。
另方面,亦有業界指是內地股民炒A股已炒得不亦樂乎,更不願意南下投資港股,因此可以推斷A股愈狂熱,滬股通成交只會愈顯得冷清。
滬港通被冷待並不代表不成功,這是一項創新金融政策的重大試驗,推出僅一個月,不應以成交多少蓋棺論定,而且沒有出現重大問題,交易運作尚算順利,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但亦需要早作檢討,在制度上及投資範圍加以完善,以切合市場實際需要--例如港股通體制下內地股民的五十萬元門檻能否放寬,二百六十八隻港股能否增加,包括更多的細價股,以配合內地股民的投資習性。北向方面,檢討是否可以再簡化交收程序,方便更多長線基金入市,這些都要業界與兩地監管當局進一步溝通了解。
滬股通在中國金融市場開放改革的歷程中,有其重要的歷史使命,中國經濟要進入新常態,資本市場必須與世界接軌,滬股通是里程碑,亦是一個重要基石,須不斷完善方能成就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