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指,港交所(00388)就漲跌停板機制已有建議方案,不會如內地市場般設定嚴格的價格限制,而採用動態計算,同時擬採用短暫的「冷靜期」模式。港交所建議的機制設計盡量簡單,最快或明年一月就漲跌停板機制及收市競價時段一併諮詢意見。
據了解,港交所建議的漲跌停板機制方案,主要是按股份在之前一段短時間內的價格,設定一個動態價格限制,若買賣盤超過這個價格限制百分比,將會觸及漲跌停板機制,需要進入為時約數分鐘的「冷靜期」,期間價格限制以外的買賣盤將不被接受,但在價格限制以內的則可接受。「冷靜期」過後,股份可繼續交易。漲跌停板機制將適用於現貨及衍生產品市場。
由於方案設計嚴格而言不是停板或暫停交易,故港交所正考慮就漲跌停板機制建議方案改名,新名稱主要是反映防止系統性價格極端波動的冷靜措施。
現時全球主要市場,包括紐交所、納斯達克等均設漲跌停板機制,加上近年電子交易普及,以及多宗大型錯盤事件,引起全球監管機構對交易秩序關注。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早前指,市場以為停板機制就必定設定嚴格的每日價格限制,但很多海外市場,觸發交易暫停的價格,是隨市場變動而動態調節,而且停板機制不一定等同停牌。許多交易所採用的模式是提供「冷靜期」(一般為數分鐘),期間可在符合若干條件的情況下繼續交易。
中小經紀對漲跌停板機制反應,不如收市競價時段般「一面倒」反對,要視乎實際方案而定,如「冷靜期」維持多久及價格限制是多少等。不過,就關注停板機制於臨近收市時是否有特別安排,同時有關股票的相關衍生工具如輪證,甚至交易所買賣基金等,交易是否受影響,以及新股首日交易會否有豁免等。
證券商協會前主席蔡思聰對停板機制沒有立場,視乎會否增加經紀的負擔,以及「冷靜期」是否要取消所有買賣盤等,同時擔心「冷靜期」內如何「斬倉」;一些成交飄忽的股份,甚至大、中、小股份會如何處理。
證券業協會主席陳立德則擔心價格限制如何計算,而本港一向交易自由,若有限制,對投資者可能不便。部分期貨商就指,當發生大型事故時,期貨市場是不會有買家,只有沽家,「冷靜期」過後期貨市場沽壓力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