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財奴:搞活A股好處多

別以為未有外資積極參與,A股就沒有氣氛。周一恒指暴跌六百多點之際,滬綜指當日收市只是微跌。及至昨日港股再度高開後,但不旋踵便要倒跌,但滬綜指仍升15點。

滬深兩市成交金額更再創歷史新高,超越9,000億元人民幣,折合港元超過11,345億元!反觀港股昨日成交只有內地的10.86%。香港究竟還能否當中國的金融中心,客觀數據已擺在眼前!

不過,大家別誤會我長遠看淡A股,骨子裏我是偏好的,直至A股正式納入各式國際認可指數為止。這個看法的基礎,首先要從歐洲和美國資本市場的差異說起。話說雖然歐洲主要大國都有股市,但大部分該地區內有規模企業的融資,都比較依賴銀行貸款或債券市場。

根據《經濟學人》一五年展望報告中一篇文章,歐洲銀行體系平均提供近85%區內企業的資金需要。在牽涉大量尋常百姓存款的大前提下,莫說巨無霸銀行不成文地享有大得不能倒的優勢,似乎再小的銀行,政府都未必夠膽讓其一倒了之。

洞悉先機捕捉升浪

反觀,美國企業以股本融資比例為發達國家中最高,就讓美國政府在金融海嘯發生後有所選擇。

資能抵債的雷曼兄弟,一言不合就讓股東盡賠,公司倒閉;像全國金融公司(Countrywide Finance)那種或然案例,就強迫股東資金較強者,如摩通或美銀美林之流去拯救。似乎在擁有較強股市融資能力的經濟體中,迫不得已一定要去拯救金融機構的機會低很多。

作為泱泱大國的領導人,再見過○八年透過四大國有銀行瘋貸刺激經濟的後遺症後,又怎會不知道搞活A股的好處。所以中央決意去搞滬股通,外資不來時減息谷起A股,讓他們後悔和吞口水。可以預期,話事人很快會容許外國機構投資者的要求,讓他們把交收了的A股轉倉至獨立的託管銀行名下。

在歐美動輒得咎的大摩,為了中國這個家家有求兼寬容的市場,於來年熱切考慮將A股納入其各式相關資本指數。像機械人一般的各式指數基金,就會像歷史高位買入蒙古能源(00276)般,不問價地買入納入指數的各隻A股。我們只要走在這個趨勢前頭,獲利的機會率自然地大得多!

興業僑豐證券董事 鄭家華(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