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 Talk:東盟經濟靠基建支撐

作為東盟的最大經濟體,印尼公布自總統維多多上任後的首份經濟成績單。上季GDP年增率降至5.01%,連續三季放緩。正如世界銀行分析,印尼今年大部分商品以原材料形式出口,加工增資的商品並不多,而且棕櫚油等農產品的價格下降,令出口市值偏低。

計及上季減少0.7%,出口已經連縮三季,加上民間消費的動力減弱,拖累經濟表現。有見及此,印尼大搞基建以刺激增長。政府擬動用70萬億印尼盾(約58億美元)擴建包括首都雅加達等5個主要港口,冀減少航運延誤及促進國內貿易。

事實上,部分東盟成員國對出口的依賴程度比印尼更甚,例如泰國去年的出口佔GDP比例達74%,馬來西亞更高達82%。中國、歐洲及日本的經濟疲弱難免拖累東盟出口,例如泰國今年的10個月內,有6個月的出口錄得負增長,新加坡第三季出口萎縮,因此各國政府以大型基建項目挽增長。

至於馬來西亞早已落實透過基建實行經濟轉型,未來十年新增基建投資達480億美元,佔去年GDP規模達20%,包括興建高鐵及吉隆坡捷運系統。另外,新加坡近年致力發展生物科技及製藥等高增值產業,縮減輸入外勞,並推動機場再擴建等大型基建。

外儲雄厚抵銷走資

短期來說,東盟國家的經濟可望好轉。泰國上季GDP扭轉第二季的收縮,變成增長0.4%。世銀預料泰國今季受惠政府加大開支,例如向農民提供農業補貼,規模相當於GDP的0.3%,推動增長加快。至於新加坡上季GDP增長2.4%,隨着製造業有復甦迹象,十月份製造業PMI升至51.9的三年半高位,當地金管局預料今年經濟增長介乎2.5%至3.5%。

近月的美國期貨利率顯示加息時機維持在明年第二或三季,加上東盟的外匯儲備變得雄厚,例如泰國的儲備由亞洲金融風暴前的不足40億美元,逐步增至上月底的1,600億美元,馬來西亞及印尼亦擁有超過1,000億美元,而且大部分國家的經常帳皆錄得盈餘,相信可抵禦資金流走的衝擊。

東盟部分成員國,例如泰國及印尼的股市表現理想,帶動不少東盟股票基金今年回報超過10%。展望區內未來的基建投資加速,勢促進工業及居民消費,繼而進一步推動基建,形成良性循環;加上當地財政遠比亞洲金融風暴時健康,相信在歐洲仍然籠罩在衰退的陰霾下,投資東盟的基金可看高一線。

以上意見基於眾多假設,讀者絕不應倚賴本文內容作出任何法律或投資安排。

浩邦金融董事梁彥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