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救內房 怎救服務業

中國經濟形勢令人眼花繚亂,七月份中國官方及滙豐製造業PMI報捷,分別創二十七及十八個月新高,讓市場歡呼穩增長勝利之際,七月份滙豐中國服務業PMI卻急插至五十的盛衰臨界點,是近九年來最低水平,再次亮起紅燈。其實,早兩天公布的官方非製造業商務指數,也連續兩個月下挫,只是跌幅不及滙豐指數那麼驚嚇。歸根究柢,又是內地樓市告急惹的禍。

很多人或以為,服務業不就是零售消費嗎?非也。據統計資料,在中國非製造業PMI的二十大類行業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築、建築安裝、建築裝飾、房地產業所佔的比重近三成,沒有其他行業能及,內地服務業與樓市絕對榮辱與共。難怪滙豐的經濟學家說,許多城市房地產市場放緩,地產經紀業務及住戶服務收縮,是服務業PMI欠佳的元兇。

這便令人擔心內地第三季經濟表現。國家統計局官員在七月中公布上半年經濟數據時,曾經不無自豪地說,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百分之四十六點六,早已超過以工業為主的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上半年增長達百分之八,比整體經濟增長還要高,儼然是經濟回穩的功臣。一旦服務業表現急速放緩甚至收縮,下半年經濟也就難樂觀。

市場估計房地產投資在興旺時期,佔內地資本投資百分之二十五,計及上下游行業,佔國內生產總值達百分之十六,所以一向有說中國經濟被房地產騎劫。當房地產投資在上半年開始放緩,拖累固定資產投資及整體經濟增長十分明顯。不過,中央還是有辦法填補這投資缺口,就是加快改造居住環境惡劣的棚戶區、增加鐵路投資、實施定向放水等,成功扭轉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下行趨勢,製造業PMI也即時彈起。

可惜,要扭轉服務業下行趨勢便困難得多,因為與房地產相關的服務,佔比實在太大,就算加碼刺激其他環節的內需,恐怕也難即時補位。而且,現實是批發、零售、住宿及餐飲等行業,正受厲行反貪及樓市財富效應消失打擊,要加碼刺激只怕力不從心。當然,服務業還有許多不同行業例如教育、醫療等,問題是很多行業多年來受政策忽視,有需求亦未必有足夠服務提供,到近年才開始增加投資,遠水難救近火。

內地服務業表現若然繼續惡化,對房地產行業肯定是好消息。中央對於房地產市場調整,似乎樂觀其成,卻未至於見死不救,對一些中小城市撤銷限購,甚至由地方政府出錢補貼買家,是隻眼開隻眼閉,算是留一手。如果目前的穩增長措施,最終不能填補房地產收縮形成的投資及服務業缺口,令經濟再度下行,屆時不救不救還須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