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已久的新一批通脹掛鈎債券(iBond)可望於今日公布發售詳情,因風險低,兼預料提供每年4厘息率,故一向被視為港府送贈的「糖果」,確係唔抽就笨。不過,按慣例iBond一般只向每人派貨一至兩手,想抗通脹又嫌分派不足?其實投資者大可把投資眼光擴闊一點,選擇部分優質的環球債券基金,又或由香港藍籌發行的企業債券,回報分分鐘比iBond更具吸引力。
債券基金的入場門檻低,一般僅1,000美元(約7,800港元),部分中長期年度化收益率亦相當不俗。星級債券基金—鄧普頓環球總收益基金以長勝將軍姿態取勝,年內回報為2.42%,過去三年、五年及十年年度化收益率,則分別達5.89%、11.01%及10.68%,以長線回報來看,優於iBond;而且基金屬債券型,但回報卻甚至優於不少股票基金。
不過,投資基金一般要支付2%至5%(視乎分銷商而定)認購費,1萬元本金在投資前已被抽走最多500元,確是「未見官先打八十」,但若投資期拉長,則認購費也不是大數目。
上述基金主要投資全球及浮動利率證券、政府或與政府相關、企業債券(包括可轉換債券),共約550個項目,以尋求包括利息收入、貨幣收益及資本增值的總投資回報,投資級別的國際政府或機構債券佔基金資產值逾六成,投資風險不高。
不過,基金回報之所以比得上股票,是由於覆蓋了新興市場。截至五月底,基金於南韓及墨西哥的投資佔比最大,分別為14.11%及10.31%,其次有匈牙利、烏拉圭、波蘭等新興國家,有別於其他環球債券基金,多投資於美債為主。
基金經理Michael Hasenstab認為,基金的多元及分散布局非常重要,擁有強勁經濟增長、相對較低負債水平等基本面較佳的新興市場,如前文提及的多個國家,受美國退市的影響較小,故更適合作中長線布局。截至五月底,基金總資產達351.28億美元。
雖說基金涉獵範圍極廣,有助投資者分散風險,但表現始終受環球經濟狀況、系統性風險、預期息率等外在因素影響。以上述的鄧普頓環球總收益基金為例,於○八年金融海嘯時期,其年度收益率下跌2.75%,比較期內基準指數—巴克萊環球Multiverse指數的表現(下跌7.54%),其抗跌性算強,惟依然有下行風險。
此外,「東方匯理系列—環球債券基金」年內回報更佳,達6.37%,其三年、五年及十年年度化收益率,則分別為4.23%、6.57%及6.51%。該基金主要投資於經合組織(OECD)主要成員國政府或超國家機構(如世界銀行)發行或保證之固定或浮動息率證券及債務工具,截至五月底,基金規模為3.1億美元。
東方匯理表示,由於預期美國將於十月全面停止買債,並於明年加息,這將令長債孳息率在未來數月持續攀升,故該公司會嚴控在英、美債市的債券存續期風險,以保持基金表現。
另外,由於歐洲經濟復甦較慢,以及歐洲央行採取寬鬆貨幣政策,預計歐元兌美元將維持弱勢,同時歐元區通脹將上漲,因此該公司已開始增持通脹掛鈎債券。惟基金亦曾於一一年大幅落後其基準指數-JPM Global Government Bond,兩者該年度的表現分別為下跌9.85%及上升7.22%。
在環球債券投資市場方面。景順投資管理亞太區固定收益首席投資總監胡嘉林認為,中國國債較美國國債吸引,因美國的勞工市場復甦明顯,加息似迫在眉睫。在加息令債價受壓的情況下,美國債的吸引力勢下滑。
而中國六月份通脹率由五月份的2.5%回軟至2.3%,以五年期國債3.9厘比較,實質正利率已達1.6厘。再者內地通脹有機會跌至1%水平,加上央行或在今年年底前直接減息或透過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等鬆綁銀根,這些因素均對國債有支持。
若資金較充裕者,其實投資個別企業債券也是不錯的選擇,只要投資者持有債券至到期日,而企業未有出現違約的情況,則期間不受加息風險影響。
投資門檻方面,債券較債券基金明顯地高,一般須約100萬港元或10萬美元(約78萬港元),故適合較高端投資者。
海通國際財富管理投資及產品助理經理秦壽頤表示,美國企業普遍現金水平偏高,企業違約風險相對低,加上美元與港元掛鈎,故買入美國企債的匯率風險亦不大。
相比之下,本港債市選擇較少、流通性亦較低,惟好處是投資者可更容易了解公司背景、業務和營運狀況,並能更輕易完成盡職審查。
藍籌企業是安全之選,個別公司如新地(00016)、和黃(00013)等,債息回報平均達3至5厘。
秦壽頤認為,美國通脹壓力正上升,加上政治因素影響,不排除美國會提早於明年首季或次季加息,而非如市場現時預期般在明年中或之後。他續指,近日美股屢創新高,似有派貨現象,或快將見頂。
由於債市一向是資金避難所,美國提早加息之時或為市場帶來恐慌,因此預計加息初期資金會由股市流入成熟市場的債市,尤以政府債券較受追捧。
但他強調,在加息周期正式啟動後,市場普遍預期對債券價格有負面影響,故屆時投資者應選擇存續期較短,以及等級為投資級別或更高級別的債券。
凱基證券董事及研究部主管鄺民彬亦認為,在美國退市的預期下,債券價格普遍下挫,故債市未來吸引力將減少。他表示,息率周期剛見頂後才是買入債券的好時機,而非現時在息率偏低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