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管制不敵精明市場

內地一向實施資本管制是人所共知的,管制存在着很多缺口可輕易突破,同樣不是秘密。因此有內地銀行以碌卡這一招,吸引港人北上購買理財產品,變相繞過匯款限制,便不應令人意外,而且相信這只是冰山一角,因為以虛假貿易及虛假投資把錢運進內地,規模肯定更大。灰色資本流動屢禁不止,若被叫停,大概只需換個形式便可重來,凸顯監管制度跟不上市場變化帶來的新需求。

境外資本突破管制成功進入內地,在官方數據中一向有迹可尋。最簡單就是觀察人民銀行公布的新增外匯儲備,只要減去同期的經常項目順逆差及資本項目順逆差,剩下來便大概可知道當時的灰色資本流動趨勢。此外,人民銀行每個月公布的新增外匯佔款變化,一樣可看到灰色資本進出的情況。

事實上,透過碌卡來繞開資本管制把錢輸送到境外,也非新鮮事物。以往很多人會在境外碌卡購買奢侈品,並即時出售套現,現在則更進一步,不用購買實物,只需完成一個模擬購買過程便有錢到手。因此,內地銀行想到用碌卡吸引境外資金投資理財產品,也不過是掉轉方向來做而已。相對這類「小額交易」,內地的虛假貿易及以進口金屬抵押借錢等方法,涉及的資本規模肯定大得多,甚至大到把很多銀行拖進隨時出現巨額壞帳的險境。

由於管制制度漏洞多多,監管當局顯然是有意改進的,而且不乏與時並進的新措施。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實行的「負面清單」制度便是一種創新,列明那些是被禁止或受限制的業務,清單上沒有的便以「法無禁止即可為」視之。換言之,在負面清單制度下,可令灰色地帶大為減少,做生意的不用擔心踩界,同時亦減少引人踩界的誘因,可以騰出更大的空間讓市場創新,可惜實施範圍目前僅限於自貿區內,示範的含意較強。

無論如何,這代表內地當局認同好像資本管制這種「正面清單」制度的不足,因為只列明允許做甚麼,除此以外便一律視為禁止,根本無法應付瞬息萬變的市場,更加追不上各種金融創新,以致到處存在灰色地帶。近年大行其道的銀行理財產品,以及近期出現爆炸性增長的互聯網金融,均是最佳佐證。

在市場快速發展下,內地資本管制衍生的灰色地帶只會愈來愈多,金融創新各師各法,恐怕監管機構要管也管不了那麼多,除非事情鬧大了才會叫停,否則,相信多會隻眼開隻眼閉。不過,很多研究皆指出,在資本管制下成長的金融產業,普遍缺乏抵禦風險的能力,而且更會增加交易成本及降低市場效率,碌卡買理財產品,到期後不知如何把錢匯回來便是一例,投資者想在這種環境下賺取回報,必須注意制度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