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鼓勵股民中線持有新股,中央證券與投行及企業一起,探討推出新股獎賞計劃,諸如持股一年或兩年,可獲獎紅股或企業的產品等實物。這條利誘持股計,目的是維穩新股降低市場波動,用意雖巧,恐難見實效,皆因輕薄的好處或利益,難以換來股民的持股長情。
股份買賣向來是利益博弈,最核心的考量是回報與風險對應,利誘持股的饋贈相對股民資本的投入,無論如何只屬小恩小惠,難以迷惑回報與風險對應的原則。新股未能吸引股民中線持有,是因為近期新股主要來自內地企業,管治質素差劣,基本因素短時間可驟然變色,極大挫傷投資信心,持股稍長很可能雞飛蛋打,怎可寄予長情?
近年不少來港上市的新股,上市後業績隨即走樣,由盈轉虧的例子屢見不鮮,讓人質疑根本是整靚盤數上市,圈錢之後就關人「股事」,有的造假例子更被監管機構告上法庭。早前監管大舉改革,嚴厲整治保薦體制,甚至以刑事處罰及點名貼堂,阻嚇保薦馬虎,顯見問題已到相當嚴重地步,這重陰影尚未揮去,誰能安心持股?
有數據指全港共有二百二十萬實物股東,當中擁有最多實物股東的股份是港鐵,實物股東近二十四萬之多。從這數據可見,能吸引股東長情的,一是有穩定收益的企業,二是有穩定派息的企業,港鐵就是這樣的股份,不怕長廝守。反觀近年來港上市新股,以內地企業為主流,股民先有隔山買牛感覺,加上上市後接二連三地出事,留下了新股多雜質印象,這類企業無疑與港鐵不能相提並論。
在監管整治保薦體制之後,情況雖然可能有改善,但未必馬上扭轉股民觀感。實際上,監管者都未有信心能杜絕造假求上市,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就說過,若上市申請人有心瞞騙公司資料,交易所亦難以發現。監管機構把關能降低瞞騙已不錯,培養起信心還需假以時日。
想以獎勵利誘持股,困難還在於有悖傳統和現實。傳統上港股既是散戶主導,又是流通性很強的市場。賺價與食息兼取,全賴貨如輪轉,股民投資智慧謂,不與股票談戀愛,就是俗稱的「炒作」,甚至炒即日鮮的亦不在少數,乃是在不停炒作中以求賺取回報、提升資本效益。許多股民持股短線都嫌長,談何持有中線,要改變股民心態,小恩小惠獎賞勢必徒勞。
其實何止股民,業界亦奉行貨如輪轉心態。以新股上市論,有大額孖展認購,炒完一隻又炒下一隻,難道不正是金融業界所求?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強大的流通量,才打造了港股的特質,定要這模式來個改變,強化股民中線持有,無疑很難激發股民與業界的積極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