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定向降準有新意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深化金融改革,善用調整結構的辦法,適時適度預調微調,以此來提高金融對實體經濟服務的能力,促進經濟穩定增長。

這是當前金融體制改革的重點,也是下半年主要任務,當中應包括以下五個方面: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優化融資結構;改進金融服務;強化風險監測、健全金融市場違約、破產處置機制等。但最為重要及最有新意的,應該是加大「定向降準」力度、降低融資成本及建立金融市場退出機制。

撐小微企有益經濟

儘管「定向降準」早就​​實施,但只有這次會議才確定為央行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部分,意味着不會讓貨幣政策突然逆轉來刺激經濟增長;同時也意味着,在嚴格控制信貸規模及社會融資規模下,採取定向寬鬆來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支持農業及小微企業。這些弱勢行業及小企業是經濟最有活力的地方,也是解決就業貢獻最大的行業。

如果政府採取優惠的金融政策來解決這些企業融資問題,降低融資成本,對微觀經濟大有裨益。「定向降準」也有利於金融市場秩序正常化,差別化存款準備金率,就是要促使更多中小銀行及金融機構面向實體經濟。

當然,「定向降準」僅是一種覆蓋面很小的數量工具。如果利率市場化改革無法深化、價格機制仍然扭曲,那麼「定向降準」對提高為實體經濟服務能力是十分有限的。

此外,提出全面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可分為兩方面。一是由於政府對金融市場的價格管制及規模管制,金融機構不得不通過各種金融創新來突破管制。比如同業市場、信託、理財、委託貸款等業務氾濫,互聯網金融爆炸式增長等,使整個金融市場的價格水平全面上升,也增加金融體系風險。

建立市場信用體系

最近監管部門就對影子銀行市場及同業市場整頓,清理不必要的資金「通道」、「過橋」環節,縮短融資鏈條,降低融資成本及金融體系之風險。

二是清理銀行業及金融機制的收費服務。中國金融市場以國有銀行為主導,而且受政府嚴格管制,使金融體系具有「準公共性」,民眾及企業都可免費或低成本使用金融體系,但金融機構及銀行往往以發達市場的服務收費標準向居民及企業收費。因此,政府開展對銀行業收費進行專項檢查,降低或取消不合理的服務收費也是正常之事情。

最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利率市場化改革,確立以市場信用為主導的擔保體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健全金融市場違約、破產處置機制、金融市場退出機制,就是自行為投資承擔責任,弱化政府的隱性擔保,讓市場信用逐漸生成,這應是下半年金融工作重點。

易憲容

當代內地著名經濟學者,原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七年辭去職位,目前在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工作,以敢言著稱,有「房地產平民代言人」的稱號。易氏擁有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