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降準乘勢砍內銀財路

中國五月份官商版本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已相繼公布,國家統計局的指數反映製造業續有起色,滙豐的指數則仍處收縮狀態,而無論哪個版本,均沒有為市場掀起波瀾,因為中央穩增長不僅事在必行,更是已經出招。不過,凡事切勿一湧而上只睇表面,今輪維穩經濟明顯有緩急之分,被熱炒的「定向降準」是其一;而且未必人人受惠之餘,更不排除有人得有人失,是其二。

最新出爐的五月份滙豐中國製造業PMI,雖然好過四月份,但仍在盛衰界線以下的四十九點四,未脫險境。至於國家統計局和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的官方指數,五月份升到五十點八,整體勢頭尚可。外界一般的印象是滙豐指數比較能代表中小企業的處境,與官方版本實際無矛盾,因為官方指數顯示,在大中小企業中,唯獨小企業仍處收縮狀態的四十八點八。由此可見,當前急需打救的是小型製造業企業。

中央對此可說了然於胸,未等PMI正式公布,國務院常務會議在上星期已提出,要加大定向降準力度,除了像四月中的一次點名支持「三農」之外,今次特別提到要針對主力服務小微企業的金融機構,適當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這消息立刻把內銀股炒熱,一些特別多農業貸款及中小企貸款的內銀,頓時成為焦點,預期會獲降準優待。

這想法當然沒有錯,卻嫌以偏概全,因為定向降準只是故事的一半,最好還是聽完餘下的另一半。在人民銀行及銀監會聯合召開的會議上,人行官員指出定向降準只是加強信貸引導支持實體經濟,不代表貨幣政策有任何根本性改變,變相否定市場期待的全面降準。銀監會官員更進一步指出,未來還要合理地降低融資成本,縮短融資鏈,清除不必要的交易環節。

聽銀監會的口風,內地銀行要小心了。所謂降低融資成本、縮短融資鏈,槍頭指向的正是多年來為內銀創造可觀收入的表外貸款業務。為甚麼小企業面對融資難?因為銀行普遍不願直接放貸。為甚麼小企業融資貴?因為只能求助於息率高得多的信託、委託貸款等表外財源。如果中央真的要清除這種層層加價的貸款門路來支持小企業,意味着內銀的表外業務面臨整頓,對內銀盈利好定壞?

理論上,定向降準屬好主意,可以更有針對性,扶持具潛力及發展前景的行業,而且放水規模較易控制,比一刀切的放水更有效益,完全迎合當前不搞大規模刺激經濟的思路。不過,中央提出扶持中小企業的措施,過去已不知說過多少遍,一到具體執行層面,觸碰到既得利益者,便阻力重重甚至無疾而終,今次會否屬於例外,便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