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ond穩賺勝人幣

市場料美國最快明年中才開始加息,投資者仍要面對一年半載低息期。雖然人民幣定期存款息率一般達3%,但有專家擔心會「賺息蝕匯價」。

本報訪問十位投資專家,七成受訪者建議穩健投資者認購新一批通脹掛勾債券(iBond),人民幣定存的投資工具反而受冷待。按過往經驗,該批iBond六月出籠。

至今為止三批iBond年息均約4%,市民認購反應熱烈。雖然人民幣定存與iBond息率相若,但前者涉及匯率變動,故新鴻基金融集團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指,兩者息率不可直接比較。

他料,人民幣下半年有較大波動,且不見明顯升幅,相較之下,iBond以港元計價及收息,是平穩之選。人民幣自二月中起持續貶值,每美元兌人民幣昨日收報6.2392,今年至今累跌3%。

人幣定存恐蝕匯價

另外,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認為,港人敘造人民幣定存,始終要承受匯率風險,有機會「賺息蝕匯價」。

他認為目前可與iBond信貸評級匹敵的產品,只有息率不足1厘的外匯基金票據,但iBond息率應能維持於3至5%,故要「傾盡家財去買」,是「零風險」選擇。

投資者若願意承受較高風險,可考慮信貸評級較低的高息債券,息率可高達8厘,加上對利率市場不敏感,在預期加息的環境下相對有優勢,但是入場費一般需要過百萬港元。

溫傑表示,隨着美國逐步落實退市政策,經濟環境向好,違約風險將減低,並料債券價格有溫和升幅。他建議投資者把握時間,買入信貸評級為BBB以下的歐洲高息債券「財息兼收」,相信歐洲有較強經濟動力,違約風險亦較人民幣債券低。至於資金有限的散戶,他建議以基金形式買入一籃子債券,例如年息率逾4%的富達歐洲高收益基金,可分散投資風險。

AMTD證券業務部總經理鄧聲興認同,高息債券有較強抗加息能力,他認為投資者甚至可考慮無評級的高息債券,但不建議選擇債券基金,因債券本身有明確的到期日,投資者屆時可領回本金,但基金會有扣除管理費及財務收費的需要,變相有機會出現虧損。

雖然債券有不俗回報,但專家提醒投資者不宜忽略股票,花旗環球個人銀行服務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張敏華指,外圍經濟向好帶動盈利上升,若「食息族」想定時收息,可考慮高息股與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

公用股REITs諗得過

綜合專家意見,公用股港燈(02638)及香港電訊(06823)都有不錯表現,REITs則可考慮置富產業信託(00778),市場預期三者均派息5厘以上。

招銀國際策略師蘇沛豐指,由於REITs須將九成以上盈利用作派息,風險較高息股低,建議投資者可選擇以商場資產為主的REITs,因有穩定的租金來源,回報會較酒店或寫字樓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