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漸成生活一部分。不久前,台灣一家網絡書店與香港的便利店合作,推出「今訂明取」服務,反映網購愈來愈普及化,勢成未來消費模式主流。
近期與朋友聚會,話題經常扯到樓市,大家都關心何時是入市良機?依筆者之見,在「雙辣招」影響下,住宅物業價格將緩慢下調。至於商舖,雖然今天仍有高價值,但要開始面對網購的強大競争,將來或會變成「陳列室」,消費者看完「貨辦」和價錢,再用手機上網購買,所以投資商舖的風險已比以前增加。
於是筆者向朋友推薦,如果是小本經營,便利店可考慮,理由是開始與網購服務掛鈎,成為網購商品的提存地點,生意長做長有。不過,便利店空間有限,若交收的貨品太多,未必能應付。
當網購愈普及,大量商品需要地方存放和發貨,要抓住這商機,投資貨倉作為網購商品的提存和集散地,應甚有前景。眾所周知,本港現時的工廈單位價值和租金與商業單位比較,便宜得多,上落貨亦方便。此外,習慣網購的人,講求時間和便捷,不要求門面富麗堂皇,利用工廈單位作網購倉儲、集散和提貨地點,運作暢順即可,不用花費大量金錢細修,故投資成本節省很多。
去年全球網購藝術品交易額高達122億元,反映網購由低檔走向高檔。以往,大家不敢網購高價貨品,主要是不放心,擔憂財貨兩空、物流遺失或貨不對辦。
如今,網絡監管機制日趨完善,售後服務保障愈來愈成熟。在不久的將來,網售貨品會變得豐儉由人,網購商機方興未艾。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