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企人幣理財品惹關注

去年人民幣呈強,不少本港上市公司將閒置資金投入人民幣理財產品,部分產品更與企業債掛鈎,涉款達70億元(人民幣‧下同)。但隨着超日債爆煲,市場風聲鶴唳,市場人士提醒,投資新能源、礦業及內房等板塊的理財產品違約風險較高,投資者要改變貪高息選購理財產品習慣。

一直以來,內地理財信託產品都被打造為不會蝕本的神話,而近年規模更是急速擴大。據普益報告顯示,去年內地理財產品發行規模達56.43萬億元,按年增86%,而《2013年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則顯示,截至去年底內地銀行理財產品餘額已突破10萬億元。

在高息引誘下,不少本港上市公司將閒置資金投入該等理財產品中。據本報粗略統計,去年初至今,已公布購入人民幣理財產品的本港上市公司共8間,購買的金額共約70億元,息率介乎2.1至8%。單是中國誠通(00217)去年全年頻密認購多宗短期理財產品,已涉30.65億元。

索羅斯:似海嘯前夕

然而,今年初中誠信託理財產品爆出無法兌現收益,猶幸在違約期逼近前終獲身份神秘的「白武士」出手拯救。而本月初在深交所中小板掛牌的上海超日更爆出未能如期全數支付一一年公司債券的第二期利息,成為首宗在岸企業債的違約事件,令市場擔心中誠信託事件醞釀而未爆的違約危險,可能只是大批理財產品違約潮的開端。

總理李克強日前亦明確指出,政府正密切注視金融和債務風險,及將加強監管「影子銀行」等金融風險。

國際投資者索羅斯亦揚言,目前內地債市與美國○八年金融海嘯前相似,又指人行一二年抑制債務增長,卻又引發經濟困局,只得再重啟鋼業支持信貸,他認為「這一切甚至無法持續超過兩年」。

美銀美林稱,中國金融市場將進「貝爾斯登階段」,意味中國次債風險要慎重審視。滙豐報告指,上海超日並非A股市場上唯一出現違約風險的公司,估計有十間企業發行的126億元未償還企業債券潛在一定風險,但認為規模相對整個企業債券市場低於2%,風險仍然可控。

南京熊貓不擔心違約

本報向多間公布有購入內地人民幣理財產品的本港上市進行查詢,其中南京熊貓(00553)發言人表示,購入理財產品是獲中證監批准的合格產品,是保障收益及保本,不擔心產品會出現違約或未能贖回情況,同時強調公司是以產品的安全性為首要認購考慮。

百富環球(00327)發言人表示,今年二月二十六日於中行認購的理財產品與普通定期存款產品一樣,屬保本、固定收益的理財產品,無風險,並指公司主要希望通過購買該理財產品抗擊通脹。

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稱,現時內地理財產品主要分兩類,分別是銀行發行及由銀行作中介人代第三方銷售。面對現時的理財產品違約潮,他建議投資者應選購由銀行發行的產品較為安全,不要貪高息,同時認為涉內房及煤炭行業的理財產品具有較高風險,應避免認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