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 Views:內房調控官府扮懵

內地房地產調控多年,房價不降反升,就此社會爭議不斷,爭議主要以民眾為一方,以發展商為另一方,民眾收入低買不起貴價房,直指發展商為富不仁賺取暴利,是爭議的主旋律。

這個爭議的主旋律中,另一個重要的市場參與方──政府,站在裁決的位置,實則是最大既得利益者。發展商實在不甘獨孭黑鑊,一再揭穿政府的既得利益者角色,不讓其逃脫應負的調控責任。

政府從房地產得益,一是地價二是稅,發展商說,房價中地價佔比超過三分一,或接近四成;發展商又說,他們所得100元毛利中,有61元交了稅。政府在未買房時先抽走近四成房價,買房後再拿走六成利潤,不正是最大得益者嗎?

作為房價構成的成本與利潤兩大構件,既然政府得了最大一頭,發展商得的是小頭,很明顯要發展商把利潤吐出來,一方面似乎不可能,有哪個發展商肯白做?另一方面發展商即使肯把利潤吐出,可吐的亦有限,對降房價效果不大。

稅收可觀避重就輕

政府從房地產攫取的收益最大,這一頭的收益降不下來,遏房價難言行之有效。一直以來政府不願割肉,調控立足擠發展商的油水,已陷於避重就輕。事實上,發展商要能持續經營,就得保持一定盈利,何況發展商還牽着長長產業鏈,把其扼死得不償失。

鍾經緯認為值得注意的是,當局並不善總結教訓,近期一方面容忍地方政府賣地造王,繼續推高土地成本;另一方面積極籌備房產稅,預料不是向發展商開刀,就是向業主開刀,總不會是政府減稅。換言之,避重就輕、自己不上身,不但思路照舊,甚至變本加厲,如此調控能理順房價嗎?

鍾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