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今年初重啟IPO並推出多項改革,結果未出師已需暫緩部分新股發行,其他新股未免遭留難,紛紛自動自覺調低發售價。
註冊制和市場化經不起考驗,新股「三高」問題仍未解決,由審批制過度至註冊制未有做好準備,發覺漏洞百出時才慌忙「排洪」,中國IPO要走向市場化恐怕還有一大段路。
監管機構稱,市場化並不等同可隨意定價,潛台詞是上市企業和保薦人要自律,但上市企業當然希望定價和集資金額愈高愈好,若市場認為定價過高,自然會無人認購令上市告吹,這才是市場化的精粹。
內地新股平均市盈率超過40倍,坊間認購普遍超額逾百倍,但內銀A股市盈率僅得5倍卻乏人問津,是多麼的諷刺。
今次中國證監會容許新股上市同時出售舊股,卻未有設定比例限制,結果發售八成舊股的奧賽康藥業被緊急叫停,顯示改革根本未有設想可能的後果。
若新股上市後潛水,大股東禁售期將被延長,使一些股民認為炒新股有賺無賠,結果「貪新忘舊」的情況更烈,二手市場首當其衝,中證監見勢色不對,開始又扮演起「指揮家」的角色。更諷刺的是,IPO放慢節奏後,A股隨即回穩反彈。
雖然監管機構經常嚷着藍籌股很便宜,並要求「破淨」的公司回購股份及放寬保險資金入市,但民眾對股市的熱情卻低。邢理強認為,要說服股民作長線投資不容易,股息稅便是敗筆,買內銀股收息不如買銀行的理財產品。
邢理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