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案》將先後發表。過去一年,特區政府的施政重點似乎偏向民生方面,對經濟發展有所忽略,香港競争力明顯下降,工商界對此憂心忡忡,寄望未來一年,政府可以把施政重點移返經濟方面,讓香港返回經濟城市正軌。
要搞好經濟,筆者提出三項建議:第一,盡快修例,放寬現有建築地盤(包括重建或改建項目)的地積比率和樓宇高度限制兩成,以解決目前土地短缺問題;第二,推動專業批發市場發展,首先全力在深水埗打造「港版東大門」;第三,建設中環新海濱的同時,趁啟德郵輪碼頭啟用,開闢一條由啟德通往西九龍文化中心的海濱長廊,創建新的「黃金地帶」。
首先談放寬地積比率與樓宇高度限制。可喜是政府不久前已接受意見,宣布在長沙灣高球練習場改建公屋時,放寬這兩個限制兩成,並即時計算到令受惠人數大增六成;政府還預告將來在啟德住宅用地也採取同樣的放寬措施,以增加房屋供應。
但筆者認為這做法並未足夠,因為工商業也面對土地短缺問題。因此,政府應把這放寬措施擴展至全港的建築項目,包括舊區重建、工廈改建,並鼓勵私人參與,把這些市場上的土地資源釋放出來,對紓緩住屋及工商業需求肯定大有幫助。
其次,提升和推廣香港的批發產業。這本是梁振英競選政綱的承諾之一,惜過去一年,政府在這方面無甚動作,只是工業貿易署資助委託理工大學進行一項《創建香港的專業批發市場》調研。
去年十一月中,理工大學終完成調研,並發表報告,對香港服裝、珠寶、家具、禮品及電子產品等多個行業進行了詳細的資料搜集、調查及分析,認為本港最有條件和較易發展的專業批發市場,是深水埗長沙灣的服裝批發。
深水埗區現時已是香港的成衣批發集中地,由於僅是一些商販自然組合,欠缺規劃,經濟效益大打折扣。理大的分析顯示,該區有不少工廈可成為服裝設計、展銷及後援基地,加上本港物流業發達,出入口程序簡便,只要政府肯推動,把深水埗打造成香港的「東大門」是有足夠條件。
至於海濱發展,特區政府已表示有意成立法訂的「海濱管理局」,負責統籌、策劃、推動、設計、管理和發展維港兩岸的海濱。筆者希望「管理局」的重點不要放在「管理」方面,應「推動」海濱發展,設法令目前如「斷截禾蟲」的維港海濱貫通起來。
除了優先發展中環新海濱之外,應同時考慮開闢一條由啟德至西九的「啟西海濱長廊」,由郵輪碼頭可步行或踏單車通到西九,必能吸引大量遊客和市民,成為新亮點,並可以帶動沿途商機,不讓尖沙咀廣東道或銅鑼灣專美,既有助旅客分流,又能為香港旅遊業擴容。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