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薦人「要臉」新股趕尾閘

投資銀行視為變相「黑名單」的草擬招股書披露制度,今年四月一日起實施。據了解,不少投行被迫農曆新年要趕工,將成熟的上市申請於三月底前遞交,預期屆時會有另一波「衝閘潮」。

投行表示,本來新股普遍習慣趕於年底前上市,一般九月份呈交申請較多,但因新保薦人規定於去年十月一日生效,加上「迴避」新例要求「申請前已委任該保薦人兩個月的規定」,投行趕在新例生效前遞交上市申請表,結果九月底前提交的主板及創業板申請,獲上市科接受的合共20份,據悉部分要作修改而在十月底前再提交,造成這兩個月份的申請增加。

「貼堂」程序四月生效

港交所今年四月起,會實行將未能通過標準的上市申請在網頁披露,這個「貼堂」程序迫使投行要趕「第二重」死線前入表。這個「貼堂」程序,是港交所(00388)接獲上市申請後,需在「披露易」網站登載上市申請版本(草擬招股書),代表港交所接納申請作詳細審閱。該程序其實本應同時在去年十月一日起實施,但證監會應港交所就保薦人業界的要求,暫緩執行規定六個月至今年四月一日起,今輪保薦人修訂,宣告全部正式實行。

一家投行融資部主管解釋「貼堂制」恐怖之處,是提交表格後,若合格(獲港交所及證券會接受)會將草擬招股書上載披露易,但「入表被彈」,則會貼出保薦人及新股公司的名字,然後待至招股書「合格」後,才會除名及上載草擬招股書,業界形容這個制度是變相「黑名單」及「name and shame(點名及羞辱)」。

現時投行擔心會未達港交所及證監會標準,據悉考慮因素包括申請表內披露資料是否充足,不能太多「漏空」,第二是公司過去三年盈利不能呈現跌勢,第三是公司及董事違規紀錄,其他人為技術錯誤被退回要求修改者,均可能要被「貼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