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 Talk:投資先審查免踩陷阱

很多投資者選擇「購買」投資產品時,很多時候都採用了購買一般消費品時的心態和直覺,沒有理智地對投資產品進行合適的盡職審查。錯誤「購買」了不合適的投資產品,投資者很大機會要承擔虧損後果:輕則損失交易費用及市場買賣差價,重則可血本無歸之餘還要負欠產品供應機構額外一筆巨款。因此,就有興趣「購買」的投資產品進行合適的盡職審查是必須的。

合適的盡職審查應如何進行呢?首先可了解投資產品的結構:究竟是否簡單地以一間常見普通性質公司或信託來完成主要骨幹;還是以複雜的群組互控公司、合資企業及信託所組成、並且不同個體之間充斥着複雜的法律關係,例如提名書、信託聲明、代理人協議或授權等等?此外,還要檢查主體結構在甚麼地方成立及受甚麼法律監管。

第二步可檢查投資產品的運作方式:究竟如何作出投資決定、有否成立內部監管、會否作出對沖等等。

第三步須了解投資產品旗下投資項目的性質:投資股票跟投資債券肯定有所不同;買期權跟沽期權更有天淵之別。更重要的是,有些時候產品供應機構提供的投資項目名稱可能會具備某程度的誤導成分,例如:債券投資可以實質是衍生工具投資;高利息收入實質可以是期權金收入;等等。弄清楚實質投資項目後可評估投資產品風險,繼而判斷是否落在投資者可承受風險範圍之內。

同類產品全方位比較

第四步須查證產品供應機構及有關服務提供者的經驗及聲譽:可到監管機構或獨立評級公司尋找有關資料。

第五步須比較同類投資產品的需要費用、相關投資表現及流通性:表現經常高出平均數當然有機會收費高一點;但若然報價不夠頻密或流通量不足,即使表現良好亦需三思。此外,投資者亦須留意有關禁售期、終止條款、估值及單位定價的條款,因為以上各項皆可影響投資產品的實質投資表現。

最後第六步,投資者須審視投資資產保管的安排是否妥善:一般來說,若然具備受監管及信譽良好的獨立信託公司託管有關投資資產,資產的安全度當可看高一線。

以上意見基於眾多假設,讀者絕不應倚賴本文內容作出任何法律或投資安排。

浩邦金融董事 梁彥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