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 Views:自貿區三大難題

上海自由貿易區已經啟動,明確為國家發展戰略,肩負探索中國改革開放路徑的使命,以及探索資本項目全面開放人民幣可自由兌換和金融服務業全面開放的重任,為重大制度改革創造條件與建立基礎,為經濟發展增添動力。

從上海自由貿易區的核心內容來看,是要從以往所強調的傳統商品貿易,全面轉向服務和跨境投資貿易;建立投資進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並以此來促進政府職能全面轉變,為未來經濟改革開放提供樣板。這些思路與目標是對的,但是至少有以下問題要解決。

一是服務貿易和金融貿易與商品貿易有原則性的不同。由於金融貿易和服務貿易的非實體性貿易,希望用某種「圍牆」來設定這些貿易自由化的邊界是不可能,也無必要。某個市場一旦出現套利機會,各種金融資源必然湧入,金融資源的流動可在瞬間完成,給監管帶來更多困難。

政府主導 難減干預

若無相應法律、監管制度及技術手段,要把服務貿易和金融貿易自由化,隔離在一個與內地完全分離的市場是不容易的。若這情況出現,上海自由貿易區或成熱錢進出便利的通道,從而降低試驗成功的概率。

二是建立投資進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就要求政府職能全面轉變,建立起公平公正的法律制度及有效競爭的市場環境。但是上海自由貿易區要實現政府職能轉變是不易的,因這是由政府主導下而非市場方式來建立,必然讓法律制度滲透更多政府利益,政府要退出這個市場及減少干預,面臨很大困難。

各地搶建 削弱優勢

三是中國各階層及地方的利益是十分分化的。上海自由貿易區設立,與早年建立深圳經濟特區及浦東新區時,僅向單一地方注入政策性資源來發展當地經濟,情況大有不同。

當上海自由貿易成立後,各個地方都在找理由來建立自由貿易區,以便搭上這列經濟改革開放快車,獲得政府更多政策性資源的注入,為地方經濟增添動力。當上海自由貿易設立後,各地的自由貿易區立即會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

以當前中國經濟的差異性來說,不同定位的自由貿易區可遍地開花,也可讓不同自由貿易區經濟優勢有一定的互補。但這情況出現不僅會弱化上海建立自由貿易區制度試驗所帶來的優勢,也會像當年新園區建立般,成為城市過度擴張及土地過度佔用的一種新形式。若這情況出現,中國經濟就無法與國際市場接軌,也無法啟動一系列重大經濟制度改革,金融市場風險將劇增。

易憲容

當代內地著名經濟學者,原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七年辭去職位,目前在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工作,以敢言著稱,有「房地產平民代言人」的稱號。易氏擁有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