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閑談:上樓良機早已逝去

早前筆者與家人閒談,說起在金融海嘯發生前,區內某一地鐵站附近物業,樓齡新、逾千呎,售價不足300萬元,勁抵。當時筆者曾建議全家合資買作投資,但母親大人一句「前世未供過樓咩!」回絕了,令我碰了一鼻子灰。惟其後本港樓價急漲,早前相中的樓盤已升值至近600萬元,母親大人悔不當初,概歎「走寶了」,又揚言樓價易升難跌,建議筆者現價上車。筆者今次亦以一句「樓價貴!」回絕了。

筆者相信,有不少市民與母親大人想法一樣,認為樓價下跌空間不大,上車要及早。然而,筆者對此說法有所保留,雖然筆者認同本港樓市自住需求不低,除了本土的住屋需求外,還有來自內地的需求;近年不少內地生來港就讀大專院校或碩士課程,畢業後留港工作之餘,亦順道在港置業自住,成為支持樓市的生力軍。

供應漸增樓價難「企硬」

然而,即使住居需求穩定,在供應增加下,樓價實難再「企硬」。經濟學角度分析,需求下跌、供應不變,或需求不變、供應上升,才會導致價格回落。由於多項樓市辣招已重挫投資需求,令住宅主要由較為穩定的自住需求撐起,未來需求難望大升,但供應卻料會持續增加。據地產建設商會預測,明年至二○一六年,本港私人住宅供應量每年均不少於1.5萬個,到一六年更會重上2萬個水平,而政府則估算在未來3至4年,一手私人住宅可供應6.7萬個單位。供應量將明顯高於過去五年平均水平。

此外,本港樓價上升幅度遠超收入升幅,令業主供樓負擔加重,亦增加樓市調整的風險。引用政府數據,去年第四季本港的供樓負擔比率已惡化至52%,超出九二至一一年49%的長期平均水平。倘若息口回升3個百分點至較正常水平,置業購買力將大幅惡化至68%。即使以家庭負債水平來分析,結論亦是一致。去年家庭負債水平已升至59%,與○二年歷史高位60%僅一步之遙,但○二年樓價處於低位,目前樓價高企,且未來加息風險增高。

事實上,聯儲局今年內退市已無懸念,加息周期或於二○一五至一六年展開,資金成本上升風險不容忽視。一旦全球低息環境完結,部分熱錢回流至美國,將推高本港的資金成本,使置業購買力進一步惡化,為樓市帶來風險。

筆者既然已錯失了最佳的置業時機,而買樓需求亦非如此急切,筆者寧願再等等,把首期滾大才再伺機出擊。

新鴻基金融高級證券分析員 李惠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