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投資宜邁多元

除日本以外,亞洲長期被視為「高增長」地區,但隨着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偏好亞洲的投資者開始嘗到「敗績」。貝萊德研究報告指,亞洲除日本外地區為全球市場「本土偏好」(Home Bias)最嚴重區域之一,憂慮有關策略短期或造成大損失,建議投資者適度步向「多元投資」。

貝萊德研究指,亞洲大部分大型機構基金一般會將五至八成股票組合,投放於亞太除日本外市場;但亞洲除日本外地區的股票市場,佔全球股市市值少於10%。

過度「本土」 短期有危

貝萊德將這種「本土偏好」現象,歸因於亞洲經濟增長過去大部分時間跑贏環球其餘經濟體,且經濟增長空間較大的亞洲區,長線確實令「本土偏好」的投資者較易得益。

貝萊德料,未來十至二十年,成熟亞洲及新興亞洲區合計的股市,將產生8.5%及10.5%回報,較環球其餘成熟及新興地區的股票,分別產生逾1%的額外回報。

然而,亞洲股市比成熟市場的波動性(意即風險)較大,令亞洲區股票指數對比MSCI環球指數的追蹤誤差達11至16%,當中個別國家的股票指數更可能高達15至30%,過度的「本地偏好」會令部分股票組合在短期內出現波幅過大的不利因素。

霸菱資產管理亞洲多元資產部主管杜敬創指,中短期趨勢是,環球市場引領亞洲市場,相信偏重亞洲的投資組合或會跑輸;但長期而言,具備較好長遠經濟增長優勢的亞洲市場,會較為利好,相信多元投資組合,會對投資者更為重要。

港十年追蹤誤差14.3%

據貝萊德數據,亞洲除日本外地區過去十年及二十年,與環球股市對比的追蹤誤差,平均分別為10.7%及15.5%;而期間最差的一年跑輸環球股市的比率,則分別達-13%及-65%(見表一)。若以個別國家及地區而言,情況更嚴峻,香港過去二十年及十年的追蹤誤差分別為20.4%及14.3%,最差一年的跑輸比率則分別為-68%及-16%;中國的追蹤誤差分別為31.6%及20.6%,跑輸比率分別為-82%及-25%。

貝萊德董事兼亞洲(日本以外)客戶解決方案部主管Stephen Hull指,他們曾接觸的客戶開始認識有關問題,部分了解分散投資的益處,但他們很難一次過將旗下投資組合完全重組,逐步的多元分散投資是較合適的辦法。

摩根資產管理常務董事兼亞洲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認同,公司旗下的亞洲客戶開始願意聆聽有關買入美股,或其他成熟地區股票的建議,分散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