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有得升 熱錢不會清倉

正當環球熱錢在新興市場吹起撤退集結號之際,內地市場資金亦陷入緊張狀態,上海銀行同業短期拆息在五月中旬開始抽升,隔夜息從不到三厘輾轉向上,上星期曾突破九厘,現在仍於六厘水平徘徊,水緊警號未解除。不過,面對資金緊張,人民銀行似乎並不着急,只是被動地把到期的央行票據資金回流市場,沒有主動採取逆回購等操作向市場注資。難道不怕熱錢大撤退,抑或另有盤算?

內地市場水緊,與熱錢減退肯定有關係。內地海關及外匯局聯手打擊虛假貿易阻止熱錢流入,已令五月份出口打回原形,與人行最新的外匯佔款數據不謀而合。五月份新增外匯佔款只得六百六十八億元人民幣,較四月份大減七成,影響市場資金供求立竿見影。不過,銀行要四處撲水還有其他原因,包括到期補繳存款準備金、六月底半年結前要粉飾存貸款等。

由於新興市場均面對資金撤退衝擊,令各地股匯債市顯著下挫,市場估計中國經濟亦將受拖累,眾多外資大行已先後調低對中國今年增長的預測,甚至認為中國將步入增長只得百分之六的時代。亞洲多國為了穩定匯價以減慢走資速度,紛紛採取措施包括突然加息及干預匯市,以免經濟受損。為何人行仍處之泰然,不怕經濟硬着陸嗎?

其實,熱錢撤走對中國實體經濟的確不會造成嚴重打擊,這些資金向來以投機炒作為主,本來就不熱衷投資在實業。內地股市受到的打擊同樣有限,以滬綜指為例,從去年底的低位反彈有限,升得少,跌也不會兇險。至於內地樓市,熱錢離開可減慢樓價升勢,反而是當局樂見。可是這不等同全無威脅,只是並不在正規經濟層面,主要體現在非正規經濟中。

內地最大的非正規經濟體系非影子銀行莫屬,市場估計規模達三十六萬億元人民幣。熱錢追求的是短期獲利,正好與各類理財產品、信託貸款一拍即合。當這些資金離場,資金鏈便有斷裂風險,「借短貸長」問題更大。近年很多財困企業都是靠這些貸款吊命,影響顯而易見。不過,論嚴重性,各地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才最令人擔心,尤其是那些靠新債冚舊債便極高危,隨時引爆系統性風險。

其實人行絕非視若無睹,但要了解箇中玄機,便先要明白過去大半年是甚麼把熱錢吸引進來,正是人民幣升值。由於人民幣未自由浮動,熱錢可從中套利,又不會像其他新興貨幣匯價突然反轉。值得注意的是,當市場齊聲認定人民幣見頂,可能掉頭之際,人行每日公布的中間價卻不斷創匯改後新高,十足與市場對着幹,顯示目前無意壓貶匯率。所以中國根本沒有完全放手任資金離開,只要憧憬人民幣仍有得升,熱錢便不會一夜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