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A股發力,滬綜指重上2,200點,但一日表現不足論英雄,事關今年以來A股走勢輸絕環球主要市場,連迷失多年的日本市場都展現甦醒,金融海嘯核心兼債台高築的美國以至歐洲市場都跑贏A股,令唔少專家跌破眼鏡。
論經濟增長,中國不在其他發達國家之下,惟A股卻大落後,並拖累中資權重股份佔比唔低的恒指,就算個別中小型股份升到飛起,恒指繼續原地踏步。本欄從經濟及市場的多角度,解構A股不升之謎,羅列見底升市要具備的條件,提供多個參考,好為投資早作部署。
中國今年首季經濟增長7.7%,全年目標是7.5%,相較以往動輒的雙位數增長,步伐放慢了,惟情況又未至於差到令股市如此不濟。美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測2%,日本就不過2%,都低過中國,但兩地股市首季分別升逾一成及近兩成。
民間向來有指中國的經濟數據含有「水分」,不可盡信,股市反而是更真實的「照妖鏡」。此說法難找到理由充分的數據支持,一直以來都是「官有官說,民有民說」。平衡一點,若官方公布的數據差過預期,實際情況可能更糟。
A股有二千多間上市公司,去年度總盈利約1.954萬億元人民幣,較前年輕微下跌,這是繼○八年出現負增長後最差的一年。而內地經濟去年增長7.8%,企業盈利卻無增長,咁增長究竟去咗邊?
市場其中一個解釋是,中國起飛,全賴世界工廠做得成功,經過幾十年發展,現已進入一個轉型的陣痛期,製造業成本不斷上漲,今年首季八個省份調整了最低工資,平均增幅為13.8%,而一一及一二年分別有24及25個省份調高最低工資22%及20.2%。企業成本上升,加埋租金及稅收等各項營運成本,企業經營轉差的問題全數反映在股市身上,拖累股市表現。
靠低勞動成本的行業早年為減省成本,由二線遷往三四線城市,現時人工全面上漲,轉無可轉下,惟有把生產外移,如成衣商聯泰控股(00311)計劃調整中國及海外的生產比例,將東南亞的佔比升至約七成,因當地人工便宜一大截,柬埔寨只是內地人工的兩成半。
內地官方剛公布的四月份製造業PMI跌至50.6,較三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滙豐編製的PMI終值亦降至50.4,差過初值的50.5,陣痛期延續之下,內需又未成氣候,就算政府推出多項促進消費的政策,去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7萬億元人民幣,增速按年放緩2.8個百分點。
在企業遷移、內部需求增長放緩,以及海外市場需求仍未復甦下,都成為困擾內地經濟及股市的主要因素。
A股上市公司剛派發完季度業績,16間上市銀行共錄得3,097億元人民幣盈利,佔去A股公司總盈利的五成三,相關佔比於一○年首季才不過是42%,三年間增加了11個百分點。銀行股的盈利表現足以影響整體A股去向。首季銀行的盈利增長13%,增速差過一一年及一二年首季的33%及20%,增速明顯放緩。
人民銀行從二月開始不斷向市場收緊流動性,進行正回購,五一假後又回購了300億元人民幣,加埋中銀監加強對理財產品的規管,對非利息收入的影響將陸續浮現,對銀行盈利構成壓力。今年上半年業績仍未能睇好,影響所及,上半年A股有機會繼續在調整中掙扎。
1.經濟數據明顯並持續地轉好。
2.人行結束或大幅減少正回購行動。
3.市場流動性改善。
4.有利股市的結構性政策出台。
5.有關股市的壞消息出盡。
6.香港作為內地金融發展平台,港匯轉強是股市轉勢的訊號之一。
7.日均成交改善。
香港市場幾隻市值最大的中資股都是內銀股,建設銀行(00939)H股市值達1.56萬億元,跟滙控(00005)的1.58萬億元相若,工商銀行(01398)達4,712億元、中國銀行(03988)3,052億元,恒指成分股有四間內銀,加埋國壽(02628)及平保(02318),相關股份表現牽動恒指的升跌。
季績公布後,多間大行出報告,大都認為內銀淨利息收益有收窄壓力,中間業務增長可能無以為繼。中信銀行(00998)、農業銀行(01288)及中行盈利增長都只有單位數字,無任何一間的利息收入增長幅度有提升,更關鍵的是不良貸款比率持續上升。今年首季,內地上市的16間內銀不良貸款餘額達4,240億元人民幣,增加了220億元人民幣。
其實,內銀股早跟盈利高增長的時代告別,近年的增長步伐呈現壓力,上周本港的內銀股有反彈,全因季績符合預期,但短期反彈過後,面對的是更長期資產質素問題,要真正翻身可能要更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