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自殺式房策

筆者原本對新一屆特區政府的房屋政策寄以厚望,新班子上任初期提出積極造地推地,加快發展步伐;又提出港人港地,均對應本港需要。可惜後來捨本逐末,致力以壓低樓價為己任,不惜任何代價。

樓價上升利多於弊

一個健康的樓市,樓價應反映供求。如果供不應求,樓價上升好處絕對多過壞處。首先,高樓價排除了購買力低、財力不足的買家。對!這絕對是好處。我們正是要保護最經不起經濟風浪的買家。有人提出按揭稅,藉以嚇走該等實力不足的買家。筆者實在見不到為何要多此一舉,Price Rationing本已勝任。

加碼壓測矯枉過正

有人說,樓價愈高樓市愈險。筆者同意控制風險,因此認同收緊按揭,保證銀行在樓價一旦逆轉之時有足夠的緩衝。反而高樓價會促使發展商加快推盤,和加快建樓。高樓價又會引發換樓潮。部分業主因自己的物業價錢上揚不少,發覺有本錢換樓。其換樓活動又會釋放一批單位給市場,供首次置業者購買。

筆者認同金管局收緊按揭,但不認同在收緊按揭成數之上再加3厘的壓力測試。此兩法獨立而言均有大條道理。但兩者同步推行則於理不合。金管局的責任是保證銀行穩健,收緊按揭至6至7成已能達到目的,兩者同時推行只會矯枉過正。或謂加3厘的壓力測試旨在讓買家不致因息口上升而無力償還。然而,買家是成年人當為自己行為負責,又何須金管局為其考慮得那麼周詳。

只剩首置遲早玩完

有人認為樓價過高,壓價會有助於樓市的健康發展。但額外印花稅早已趕絕了短線炒家;買方印花稅和雙倍印花稅又趕走了長線投資者。這些買家絕迹必會導致換樓客難以換樓,而且一旦換樓即綁死三年。可見額印下換樓客同樣稀有。如此,整個市場只剩下首次置業人士。首次置業人士不似換樓人士,其購買力始終有限,而且必然會逐步消耗,是以樓市持續下滑已成定局。

然而,別以為樓市持續下滑有助市民置業。隨着樓市滯銷,發展商建樓步伐減慢,投地意欲下跌乃在所難免。如此,房屋的長遠供求將更益失衡!此外,政府來年收入勢將大跌!赤字出現是特區政府自己討來,一旦出現民生福利支出亦將遭削減。

一言以蔽之,沒有換樓活動的樓市是死市;沒有炒家和投資客的樓市就沒有流通性。全港業主主要資產的流通性(liquidity)降低,大批業主無法換樓緩解擠迫狀況;本擬置業的買家少了二手樓供選擇、又因3厘壓力測試被迫錯過數年低息的光景;手上有資金苦無出路的則被迫買股買基金。屆時股市熾熱,未知特區政府又用甚麼招數為股市降溫?

何濼生

香港大學經濟系學士、多倫多大學經濟學博士,專攻政策研究。研究範圍包括社會保障、教育、醫療、房屋、宏觀經濟、國際金融等。曾任職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經濟部及安大略省經濟局,回港後在香港中文大學及嶺南大學先後任教,現為嶺大教授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