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 Views:中國數據能屈能伸

本月初公布的兩個中國一月份PMI──官方和滙豐,一好一壞,但市場明顯較重視滙豐統計的數據,這可解釋為牛市往往對好消息雀躍,對壞消息則視而不見。然而中國經濟數據和採集有許多可改善的地方,而過往「灌水」的成分太多,使數據被「慣性不信任」。

當然,美國的經濟數據也不乏「為政治服務」嫌疑,一些數據往往過後被大幅修訂,而在四次量化寬鬆前後,數據常見突然有驚有喜。

地方GDP太假中央尷尬

中國經濟數據「不能過信」已是共識,地方GDP相加連年超過全國GDP,而且不斷擴大,○九年2.6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一○年3.2萬億元,一一年4.6萬億元,去年再增至5.76萬億元。雖然中央強調嚴懲弄虛作假,但數字仍不跌反升令中央尷尬,因此有人提議取消發布地方GDP!

中國十二月外貿數據「好得令人難以置信」,已被多家外資大行質疑造假;外貿數據原被認為最可信,因進出口均有單據,而且有貿易國家提供的數據作參照,但仍脫不了嫌疑。有分析師用最簡單的發電量來判別經濟,但內地逐步轉型至輕工業及服務業發展,也使數據重要性降低。

經濟數據出現分歧,邢理強覺得部分原因是許多交易「見不得光」,有時爭政績是一個數字,拿補貼時是一個數字,報稅又是另一數字;正如中國是「已發展國家」抑或「發展中國家」?中國政府亦隨時可按不同需要「能屈能伸」。

INVEST 邢理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