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琪想:投資也是藝術的一種

誰說投資與藝術風馬牛不相及?筆者既是金融人,同時亦雅好作畫,今期就打算趁此機會,分享兩者異曲同工之妙。

藝術可分兩個層面──鑑賞與創作。以繪畫為例,色彩是繪畫的根本,鑑賞家通過分析作品的布局與色彩組合,達致美學上的詮釋。同理,我們從報章雜誌讀到各種經濟數據或央行活動,猶如投資市場的「原色」,如能準確詮釋數據背後意義,投資更得心應手。

鑑賞的作用是分析,而創作就是為各種數據賦予意義。畫家透過色彩的運用與整合,來表現個人風格,為色彩與畫布「增值」。投資亦然,不同投資者各有風險取向,有人進取也有人較保守,如同有些畫家風格雄渾,亦有些運筆輕柔,但均須鑽研、浸淫與磨練,才可提升水平,締造個人風格。

揀輪如作畫要先構想

筆者鍾情油畫與塑膠彩,但也有人喜歡水墨或素描。工具本身並無好壞,惟如要打造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則不能只靠股或債等單一產品,須熟悉並靈活配置各種工具,才能達致最佳效果。以認股證為例,雖然不少投資者認為這種工具較進取,惟它本身亦是一種主動型的理財產品,既可為組合對沖風險,同時其槓桿效應亦可為組合帶來較佳的增長動力。

選擇認股證,就好像揮筆作畫,首要考慮構圖──相關資產的方向。如認為後市將向上,認購證或牛證或是較佳選擇;反之則應選認沽證或熊證。如預期後市呈單邊走向,選擇認股證或可同時受惠於引伸波幅向上對證價帶來的利好作用;如相信後市將呈窄幅牛皮,則牛熊證可在免除收回風險的憂慮下,盡情發揮其較理想的槓桿效應。

衍生工具的各類條款,則一如各種色彩,投資者可配合需要,選擇合適條款。惟須注意的是,好的顏料品牌往往可以令作品更奪目,有信譽的發行人亦可提供條款較理想的產品,令投資事半功倍。

本文件由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本行」或「發行商」)發行(包括任何參考條款),僅供參考之用。

此欄作者滙豐環球資本市場上市產品銷售經理許佩琪為金管局及證監會持牌人士,並無就結構性產品或相關資產持有任何直接或間接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