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 Views:內地金融信用今不如昔

有通脹,於是有抗通脹的金融產品,同類產品層出不窮。有人重提往昔公債,以示現今的抗通脹金融產品,比早在半個多世紀的抗通脹公債,竟令人慨嘆今不如昔。

話說一九五○年一月,中國發行人民勝利折實公債。公債募集與還本付息均以實物為準,單位定名為「分」,每分含實物為:大米6市斤、麵粉1.5市斤、白細布4市尺、煤炭16市斤;實物價格以上海、天津、漢口、西安、廣州、重慶六大城市批發價加權平均計算。至一九五六年兌本付息結束,人民勝利折實公債贏盡口碑。

鍾經緯評價該公債,掛鈎實物外,價格加權平均計算取樣,亦涵蓋中國的東西南北中。

通脹債曾掛鈎實物

這種與生活必需品實物掛鈎的公債,最能體現價值信用,因當收回本息時,生活必需品購買力並無減少。現時已無這樣的金融產品,貨幣價值主導普遍債券。縱有抗通脹債券的孳息跟隨通脹率上浮,但其連本帶息收回的貨幣,購買力卻未能保持。

這令人想到,早年就有如此高信用的產品,愈往後期的金融產品,愈來愈益銀行而損民眾,信用日趨低落,縱金融業發展得快,但金融產品信用今不如昔,金融業的繁榮又能走多遠?

CHINA 鍾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