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債務危機無止境

隨着資本市場顯著興旺,投資者已預期金融海嘯的影響緩慢地改善中。回顧過去幾年,金融海嘯其實是連串債務危機的合成體。

首先出現的是美國次按風暴,掀動環球衰退,令各國政府不得不採取積極財政政策挽救經濟,同時令財政存在結構問題的國家,面對主權評級下調。歐債危機、美國財政懸崖、國債上限等風險,都和政府財赤有關。究竟政府赤字和債務對經濟有着甚麼影響?

政府通過向個人和企業徵稅,支付各種貨品和服務費用。如政府入不敷支,就會出現赤字。傳統智慧認為,政府理財要量入為出,避免赤字;可是,因為政府投入經濟的資源,大於政府提取的資源,財赤也代表需求增加,可刺激生產。財赤衍生兩個問題:財赤的刺激作用如何?彌補赤字的各種方法有甚麼利弊?

財赤救經濟有局限

短期而言,財赤確有可能刺激生產,但刺激作用有多大?首先,財赤的刺激效果要視乎經濟是否接近全民就業。如經濟不景氣,遠離全民就業,擴大政府開支或有刺激作用;相反,經濟暢旺接近全民就業,赤字刺激生產的作用有限,擴大了的需求會刺激物價上升,加劇通脹。另一方面,赤字對經濟的影響也取決於大眾對政策的預期,例如會否在日後加稅彌補赤字,如有這預期,刺激作用會相當有限。

經濟學者認為,政府發行債券填補赤字,會產生排擠作用,擠走部分投資。企業投資需要資金,資金則源自整體經濟的總儲蓄。如果政府財政有盈餘,則企業投資所需要的資金,可同時源自私人和政府,財赤則減少企業投資的資金供應。如政府發債為赤字融資,借貸市場的資金供應量將會減少,利率上升,企業投資可能相應下降。

政府開支擠走私人開支的排擠作用,對經濟短期景氣和長期增長均有負面影響:短期而言,投資開支下跌令總需求下降,抵銷政府開支的刺激作用;長期而言,經濟生產取決於資本財貨的水平──即機器、設備、工商用樓面面積等,投資減少不利於資本財貨的累積,有礙經濟增長。

高負債損金融穩定

此外,經濟學者指出,如政府長期入不敷支,大眾會預期債務危機爆發,債務不斷上升,還本付息的擔子愈來愈重,資金提供者會要求更高利息作為風險溢價。

如市場認為政府會利用高通脹(多發鈔以提高貨幣增長率)減輕實質債務負擔,資金提供者會收取更高利息,抵償高通脹與貨幣貶值的風險。這會增加金融市場對長遠經濟狀況的憂慮,影響金融穩定,對經濟產生不良影響。過去幾年的金融震盪正反映出這些預期。

未復甦難大削開支

縱使現時環球經濟的下調風險漸漸降低,但主要經濟體(包括美國、中國和歐洲)還未能夠重新啟動穩定增長的引擎,各國政府很難大幅度削減開支和加稅,相信財赤不可能在未來幾年大幅下調,債務負擔勢將難以紓緩。

事實上,不少國家正面對兩難:主權債務問題未能紓緩,將繼續成為困擾經濟的主要因素;經濟一天未能夠擺脫衰退風險,政府仍需要以積極財政政策刺激經濟。這個經濟難題不會於短期得以解決。然而,過去幾年各國在金融市場和公共財政方面進行的結構性改革,有望為下一次增長周期奠下重要的基礎。

馮嘉耀

現為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企業經濟教授、中大航空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並曾任中文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商業經濟)及中大商學院企業經濟學碩士課程主任。研究範圍包括國際經濟、中國經濟、香港經濟及航空經濟學等。